医药科技

助“巴掌宝宝”勇闯四大关

本报记者 吴倩 通讯员 林栩琪 黄睿 刘文
“妊娠23周孕妇,即将分娩,请立即做好救治准备!”一个紧急呼叫打破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宁静。不到两个小时,产妇诞下一名体重600克,仅巴掌大小的女婴,这是截至目前在该院出生的胎龄最小的宝宝。女婴出生时,全身皮肤呈胶冻样,呼吸微弱,生命垂危。
2023年8月,来自哥伦比亚、处于孕中期的Grace到我国旅游。在一次爬山后,她突然出现胎膜早破、羊水流出的情况,但她并不以为意。几天后,Grace腹痛严重且发烧,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就诊。
医生检查发现,Grace胎膜早破5天,宫内感染严重,羊水呈脓性且宫缩频繁;尽管胎龄仅23周,但分娩迫在眉睫。该院新生儿科快速组建复苏团队进行救治,Grace成功产下女婴。
“胎龄小于24周的早产儿被称为‘生存极限超早产儿’,这类早产儿发育极度不成熟,救治难度极大,存活率低。”该院儿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副主任欧阳颖介绍,女婴胎龄小,宫内感染极其严重,接下来的抢救将是一场持久战。
第一关是克服呼吸困难与严重感染。一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女婴就接受了有创呼吸机治疗。出生时,她就伴有严重的宫内感染;出生后两周,又出现严重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其肺部炎症渗出严重,需要较高参数才能维持正常血氧。救治团队迎难而上,为其量身定制了抗感染方案,不断优化机械通气管理策略。之后,女婴挺过了呼吸困难和感染的难关,逐步过渡为无创辅助通气、低流量吸氧,各项感染指标均转为阴性。
第二关为恢复心功能和肾功能。女婴出生后就出现了双肺大量湿啰音、心音低钝、全身性水肿等急性心衰表现,同时在整整36个小时内无尿,出现了肾功能衰竭。医务人员从容应对,立即给予强心、利尿、保护肾功能、促动脉导管闭合等药物治疗。不久后,女婴的心功能和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第三关为建立肠内营养。女婴在出生后出现反复腹胀、腹部皮肤淤紫、粪便潜血阳性等症状,合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其肠内营养建立过程异常困难。医务人员采用了微量喂养、母乳喂养、口腔免疫疗法等策略精心喂养,使女婴在出生后8周左右建立了全肠内营养。
第四关为控制并改善早产儿视网膜病。早产儿视网膜病是新生儿致盲性眼病,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小胎龄、低出生体重以及用氧时间长。尽管在救治过程中,医务人员已尽可能降低用氧浓度并早期进行眼底筛查,但女婴在其纠正胎龄33周时开始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且病情逐渐加重。在新生儿科治疗团队与眼科专家联合治疗下,女婴的病变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改善。
近日,女婴出院了。在纠正胎龄42周零6天,女婴体重增至3.2千克,身长48厘米,在体格方面已追赶上足月出生的婴儿,且无超早产儿常见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