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保险”封堵罕见动脉导管未闭
本报讯(特约记者 王根华)近日,上海长征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多学科配合下,通过介入治疗,为一名既有动脉导管漏洞又有动脉瘤“作怪”的患者实施了国内首例经主动脉腔内超声引导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这一手术的成功实施,为罕见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
38岁的方先生近年来经常感到心悸、胸闷,在剧烈运动后症状更为明显,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未果,最后来到上海长征医院就诊。
经心脏彩超检查,方先生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而且他的心脏还藏有一个漏洞,即动脉导管未闭。心血管内科立即将他收入病房进行系统检查和治疗。经心脏CT三维重建等检查发现,方先生的动脉导管属于“双动脉瘤型”,即动脉导管上有两枚动脉瘤,随时有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的风险。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动脉导管是胎儿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出生后婴儿即开始肺的自主呼吸,动脉导管24小时内自行闭合,如该通道持续不能闭合则形成动脉导管未闭。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常见的症状有劳累后心悸、气急、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和生长发育迟缓。方先生症状与其他病例不同,听诊没有杂音,常规检查根本无法发现,所以从小到大他一直不知道自己有先天性心脏病。
目前,大多数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可通过经心导管介入方法得到根治。方先生的动脉瘤最粗直径约为8毫米,最细处约为1.7毫米,瘤体吹弹可破,导管蒂部狭长,因此,穿刺及建立轨道难度大,动脉瘤随时都有破裂风险。
面对这一挑战,心血管内科张家友教授协同神经外科梅其勇副教授反复进行了术前讨论,制定了两套手术方案,最终决定打上“双保险”:采用心腔内超声和血管造影经皮导管进入患者动脉血管。据介绍,该手术不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还能高度准确地封堵动脉导管,保护患者心脏功能。
术中,张家友教授和汤晔华副教授团队分别从患者左侧股动脉和右侧股静脉穿刺进入,在心腔内超声和血管造影引导下,小心翼翼地建立主动脉—肺动脉—动脉导管轨道,沿轨道将封堵器经降主动脉送至未闭合的动脉导管处,释放、回撤、封堵……
经过1个多小时的手术,两枚动脉瘤和动脉导管的漏洞封堵成功。术后,主动脉造影和心脏超声检查显示,未闭的动脉导管被封堵器固定良好,异常分流消除,主动脉无狭窄,心脏杂音消失,手术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