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头颈部原发不明肿瘤元凶追查有新手段

本报讯(特约记者 王懿辉 通讯员 王广兆)利用68Ga-FAPI PET/CT显像可显著提高头颈部原发不明肿瘤原发灶的诊断准确率,这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宋少莉教授团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研究论文于近日在核医学领域期刊《核医学杂志》上发表。
72岁的丁阿姨因发现头颈部肿块就医,穿刺检查后发现是“右颈转移性鳞癌”。丁阿姨前后经历了两个月的检查,最后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通过新的诊断方法——68Ga- FAPI PET/CT显像,才追查到元凶,并得以完成后续治疗。
据了解,丁阿姨在发现头颈部肿块“转移癌”后,在医院接受了CT等多项检查,均没有发现原发病灶。为尽快“破案”,丁阿姨还接受了“肿瘤诊断利器”18F- FDG PET/CT全身检查,仍没有找到原发病灶。
两个月后,丁阿姨来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该院核医学科主任宋少莉教授建议她接受一种新的诊断方法——68Ga- FAPI PET/CT显像。很快,检查报告准确锁定丁阿姨上颚的原发病灶和右上颈转移性淋巴结。接着,丁阿姨接受了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上颚黏液表皮样癌。随后,丁阿姨顺利接受其他辅助治疗。
宋少莉表示,头颈部原发不明肿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占所有头颈部恶性肿瘤1% ~ 5%。18F-FDG PET/CT显像是目前临床用于肿瘤原发灶定位、定性诊断的常用手段,但由于头颈部组织的葡萄糖代谢有生理性或炎性,常常导致18F-FDG PET/CT在头颈部原发不明肿瘤诊断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为提升头颈部原发不明肿瘤的诊断准确性,宋少莉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该研究从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随机入组91名经临床、影像及病理诊断阴性或可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癌患者,在一周内对患者进行双探针18F- FDG和68Ga- FAPI PET/CT显像,对疑似原发灶部位通过病理活检进一步确认。结果显示,91名患者中有46名患者明确诊断原发灶,而18F-FDG PET/CT诊断出17名。这表明,68Ga-FAPI PET/CT诊断准确率更高。
宋少莉团队通过靶向成纤维活化蛋白的新型分子影像来定位原发肿瘤部位,将原发灶诊断准确率从19%提高到51%,为头颈部原发不明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型、无创、灵敏且可靠的诊断手段,有望改善部分患者的治疗决策及生存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