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胰腺癌早期防治策略添新证据

本报讯 (特约记者陈明雁 通讯员干玎竹 莫胜崴)近日,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陈杰教授团队在《现代病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其研究团队对13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免疫微环境进行分析,揭示了该肿瘤免疫特征的组织学亚型异质性,为胰腺癌早期防治策略提供了新的证据。
胰腺导管腺癌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类型,有3种常见的前体病变,包括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胰腺上皮内瘤变和黏液性囊性肿瘤。相比仅可通过显微镜识别的微小病变——胰腺上皮内瘤变,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可以被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和手术早期干预的一类病变。
目前,通过靶向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阻断肿瘤免疫逃逸并清除肿瘤细胞的免疫治疗策略已在许多癌症治疗中成功应用。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VISTA)阻断疗法,也在多种肿瘤的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潜在应用价值。
既往研究发现,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深受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其中,CD8标记的细胞毒性T细胞是靶向PD-1/PD-L1过程中发挥肿瘤杀伤作用的重要免疫细胞;而巨噬细胞则常可表达PD-L1并抑制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然而,学界尚不清楚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向胰腺癌进展过程中免疫微环境的特征性改变,所以免疫治疗在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相关的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还不甚明朗。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60名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伴相关浸润性癌患者的CD8﹢T细胞、CD68﹢巨噬细胞、PD-L1与VISTA,直观展示了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恶变过程中免疫微环境重要细胞和分子的动态演变,并与76名无浸润性癌的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对照。
研究结果显示,在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发展为浸润性癌的过程中,CD8﹢T细胞减少,CD68﹢巨噬细胞增多。多因素分析发现,相较常规临床病理指标,更丰富的CD68﹢巨噬细胞是提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伴相关浸润性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研究结果还显示,PD-L1阳性表达显著见于胃型/胰胆管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及其浸润性癌中,而VISTA﹢免疫细胞则多聚集于肠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内。这提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免疫特征的组织学亚型有显著的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