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获突破
本报讯 (特约记者 张婷芳)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在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全球首次利用研发的基因治疗药物恢复遗传性耳聋患者听力和言语。近日,该临床研究结果以长文形式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正刊。
该研究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研究院院长、耳鼻喉科主任李华伟教授带领下,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舒易来教授主导完成。
据了解,60%的先天性耳聋与遗传因素也就是基因缺陷相关,目前临床上尚无任何治疗药物。OTOF基因(表达耳畸蛋白)突变是先天性耳聋常见的病因之一,常引起儿童重度至极重度或完全听力损失和言语障碍。
该研究团队历经多年探索,攻克大基因内耳递送难题,研发出基于腺相关病毒(AAV)的双载体基因置换疗法(AAV1-hOTOF药物),在OTOF耳聋动物模型中表达具有正常功能的人源耳畸蛋白,显著改善了听功能,并进行相关安全性研究。然后,研究人员将正常的人源OTOF编码序列导入患者内耳毛细胞,使毛细胞表达正常功能的耳畸蛋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听力。
临床研究于2022年6月获得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伦理批准。2022年10月,研究团队发起临床试验,并随后实施全球首例遗传性耳聋患儿的内耳基因治疗。之后,从大龄儿童到小龄儿童,陆续纳入多例患者,进行基因治疗。目前,最长随访时间已超过1年,患儿可进行日常对话。这是全球第一个获得疗效的耳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也是该领域目前成系统的病例数最多、随访时间最长的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