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孩子某些“小异样”,可能是腺样体肥大造成的

“这个孩子嘴唇有点儿厚啊”“这个孩子上牙槽有点儿突出啊”……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被这样评价相貌的孩子呢?其实,这可能是医学上常见的“腺样体面容”。

鼻塞、流鼻涕、睡觉爱打呼噜、张口呼吸……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异样”,常常是因为腺样体肥大在作祟。

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顶后壁中线处的一块较大的淋巴组织,又叫咽扁桃体,孩子出生后即存在,6~7岁时最为显著,10岁后逐渐开始萎缩,故腺样体肥大多发于儿童。腺样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可以帮助身体抵御有害细菌和病毒的入侵,对于抵抗呼吸道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腺样体在反复的炎症(如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刺激下,就会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继而可阻塞气道,导致鼻呼吸不畅,这时孩子就会通过张口呼吸来代偿。长期的腺样体增大和张口呼吸习惯会影响孩子颌面部骨骼发育,使口唇无法自行闭合,唇肌松弛,形成腺样体面容,这类患者常表现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门牙前突、上唇增厚、前突外翻、下颌后缩或后下旋,面部向下拉长,并会引起眼窝凹陷等异常。

腺样体肥大导致的打鼾,会使孩子在睡眠中严重缺氧,直接导致脑部供氧不足,引起促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因而易影响孩子身高、免疫力、智力发育,同时还可能影响孩子大脑及全身器官的健康,令患儿出现记忆力减退、频繁好动、自制力差等各种问题。腺样体肥大还可造成鼻塞,导致患儿鼻涕向咽部倒流,刺激下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久而久之容易患支气管炎和分泌性中耳炎等。

家长可以注意观察孩子,如果有每周超过3个晚上睡觉打呼噜并持续3个月以上的情况,或者有睡觉时会出现呼吸停顿且停顿时间超过10秒又恢复呼吸的现象,要及时就诊,排查腺样体肥大。平稳的生活环境、健康的饮食和体重、安全和足够的睡眠等有助于预防腺样体肥大。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要特别注意督促孩子加强锻炼,预防感冒、过敏性鼻炎,避免经常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因为长期的炎症很容易导致腺样体异常。

腺样体肥大首选保守治疗,比如去除日常生活中会刺激腺样体增生肥大的病因,针对反复发作的过敏性鼻炎,可进行抗炎抗过敏治疗;另外,可以对症给予药物治疗,主要针对腺样体增大引起的症状,使用药物减轻肿胀和疼痛等;如果腺样体肥大已经引起睡眠呼吸暂停、慢性鼻塞、习惯性张口呼吸,导致鼻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哮喘等疾病反复发作,或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生长发育不良、颌面部发育异常等,可考虑手术治疗。

总之,腺样体面容是一种由腺样体肥大导致的面部肌肉与骨骼的发育异常,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检查,进行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可以避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


文:易恩欢

编辑:郭晓薇 李宁

审核:王政清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