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被悉心治疗的超低体重新生儿出院

2月29日,在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抱着女儿的王女士及其家人难掩兴奋地办理着出院手续。她的女儿出生时是体重只有650克的“巴掌妹妹”,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和精心呵护,宝宝逐渐长大,出院前体重已达到3000余克。
王女士37岁才怀上了第一个孩子,但还没高兴太久就检查出胎盘前置,腹中胎儿能否正常发育和生产都难以预料。2023年11月9日,王女士出现出血症状,夫妻俩连忙赶到德阳市人民医院妇女儿童医院。
“产妇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出血量越来越大,必须马上进行手术。” 医院产科副主任何静媛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
为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手术时,医院启动了多学科诊疗,给予全面支撑和保障,儿科新生儿病房的医护人员直接进入手术间协助抢救新生儿。
2023年11月10日,王女士的女儿在医护人员协助下出生。“住院期间,由于生理性脱水,孩子体重最轻时只有550多克,相当于一瓶矿泉水的重量。”儿科医生邓全敏说。
这个“巴掌妹妹”很快就被送进新生儿病房,床号为118,在保温箱里,她开启了一路“升级打怪”的历险模式。
孩子一出生便面临着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的致命威胁,邓全敏坦言,这些并发症发生在普通婴儿身上都是致命的,何况这个超早产、超低体重宝宝。
“原本早产儿出生就会面临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循环关、听力关、视力关等风险,对于不满28周的超早产儿来说,这一道道关口更隐藏着致命危险。”作为新生儿病房的一线医生,刘琳刚接手患儿的时候,就充满了担忧。
同样担忧的还有王女士和丈夫。夫妻俩透露,如果这个孩子保不住,他们今后很难有机会再怀上孩子。
医院为孩子迅速组建了“118精细化管理小组”“儿科118床MDT小分队”,大家随时牵挂、关注着她的每一点变化。
因为出生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都没有发育完善,医护人员小心翼翼地为患儿做了气管插管,并在她细小的胳臂上建立输液通道,输送药物和营养液;血液检查发现,患儿有败血症,感染很重,医生立即给她使用抗生素;颅脑彩超检查发现患儿有Ⅲ级颅内出血,医院相关科室随时做好了手术准备,所幸后来她的出血量逐渐减少,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害;另外,患儿造血功能薄弱、贫血严重,对此,医生立即为她做了输血治疗。随着时间推移,新生儿点点滴滴的变化给她的家人带来了希望。
但是,意外再次降临,2023年12月10日晚,患儿突然面色青紫,血氧氧饱和度和心率都在下降,心率最低降到了40次/分。医护人员马上给她做胸外按压,注射肾上腺素,输注碳酸氢钠。经过反复抢救,患儿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终于逐渐恢复正常。12月21日,患儿再次出现面色青紫,血氧饱和度再次下降。经过肺部彩超检查发现患儿胸腔有积液。医护人员迅速调整呼吸机参数,并对孩子进行俯卧位通气,情况才渐渐好转。2024年1月7日,患儿第一次自己喝了1毫升的奶;1月18日,患儿脱离呼吸机开始了自主呼吸。一个个标志性的事件说明她已经逐渐走上了生长发育的正常轨道。
刚出生时,孱弱的患儿对外界刺激异常敏感,说话声音稍微大一点儿,或者听诊器轻微触碰,都会引起她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下降。儿科副护士长刘艳丽介绍,新生儿病房特地为她安排了一间单独房间模拟子宫环境,把房间光线调暗,严格控制温湿度和噪音。“每一个人进出或操作时都蹑手蹑脚,不敢发出声音。”刘艳丽说。
因为患儿一开始无法自己喝奶,为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刘艳丽和同事远程指导妈妈采来初乳,用棉签蘸后涂抹在孩子嘴唇和口腔里。
由于情况特殊,患儿需要较长时间待在保温箱里,可她的皮肤太过娇嫩,为了有效防止压疮,护士长尹丽娜等人又联系到厂家,把专利设计产品转化,制作了一张能放进保温箱的小水床。
患儿体重太轻,体内血液量十分有限,5毫升的血液损失都可能造成失血性休克。所以,每次给孩子抽血做检查时,大家都会与检验科的同事们反复讨论、商议,常常为了少抽零点几毫升的血大费周折。
2024年2月29日,宝宝出生满112天,从出生时的体重650克长到了体重超过3000克的“大姑娘”,医院决定让她出院。“我们会一直记得你们,孩子也会的。”王女士抹着眼角的泪花对医护团队说。


文:石艺璇
编辑:郭晓薇 李宁

审核:王政清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