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提示虚弱可能增加房颤风险
本报讯 (特约记者徐英 通讯员孙颖)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陆颖理、王宁荐团队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题为《虚弱、遗传易感性与房颤风险》的研究论文,指出人体虚弱可能增加房颤风险,在肥胖和糖尿病人群中虚弱引发房颤的风险更高。
专家介绍,作为一种与年龄增长和代谢病密切相关的病理生理状态,虚弱可表现为多系统生理功能受损、体力活动减少、肌力减退、易疲劳或患病后恢复能力下降等,即身体处于一种易损状态。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诱因主要为肥胖、糖尿病等,但虚弱是否与房颤发生有直接关系尚不明确。
该研究团队开展了此项前瞻性队列研究,首次评估40~70岁人群身体虚弱与新发房颤风险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了房颤的遗传易感性是否会改变上述关联。
该研究的参与者近37万名,平均年龄为56.2岁。基于虚弱指数,分别有46.5%、43.1%和10.4%的参与者符合“无虚弱”“虚弱前期”和“虚弱”的判定标准。随访13.7年后,与无虚弱者相比,处于虚弱前期和虚弱的参与者新发房颤的风险分别增加18%和47%。进一步研究发现,超重肥胖和糖尿病患者若处于虚弱状态,房颤风险分别增加至60%和47%,较正常体重和非糖尿病人群风险增加更为突出。该现象同样出现在房颤低遗传风险群体中,显示虚弱与房颤风险的关联更强。
该研究建议将虚弱作为房颤的新危险因素纳入临床房颤风险评估,以有效开展房颤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并予以预防和干预。研究团队指出,对于房颤低遗传风险、肥胖和糖尿病人群,改善虚弱是否可以预防房颤的发生,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