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中心医院成功救治一名突发脑梗死患者
近日,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成功救治了一位突发脑梗死患者。这位患者到院时离初发症状时间已超过7小时,但幸运的是,接诊医生立刻急诊取栓,闭塞的血管开通后,患者又积极配合医生做肢体康复训练和检查,目前,患者正常交流和平稳行走已经不成问题,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67岁的洪大爷在凌晨起床时,发现手脚突然不听使唤,一开始以为是没睡好,在家拖延了几个小时才到医院就诊。“患者从发现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到被送至医院,已经过了7个小时,不仅超过药物溶栓时间窗口,也超过了急诊取栓的常规时间窗口。”义乌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蒋慧刚回忆。接诊后,医生立即为洪大爷启动了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检查结果提示患者脑梗死核心面积不大,还有较大范围的脑组织可以被挽救。”经过仔细研读洪大爷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神经内科主任鄂亚军判断,洪大爷虽然错过了静脉溶栓及取栓的最佳治疗时间,但行急诊取栓还是有机会的。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获得同意后,医护人员将洪大爷送入导管介入室进行取栓。
术中造影证实洪大爷右侧大脑中动脉M1主干重度狭窄,远端闭塞,为复杂串联病变。鄂亚军在洪大爷右侧大腿根部穿刺,置入股动脉鞘,经鞘管顺利送入导管至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段,随后释放取栓支架(取栓支架类似捕鱼拖网,可将血栓拖住),回撤支架,顺利取出长条状的黑褐色血栓,成功开通闭塞血管,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从穿刺到血管开通约半小时。
据了解,洪大爷平常有抽烟、喝酒的习惯,家族里也有多名亲属有中风史。“除了自身有基础疾病外,洪大爷的发病也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家族遗传、高龄等因素相关。”鄂亚军提醒,既往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心衰、脑卒中等疾病的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有家族史、年龄超过65岁的人应每年体检,做好脑卒中筛查。鄂亚军表示,脑梗死不是“一次发病,终身免疫”,而是“一次发病,再发频繁”,且脑梗死患者再次发病后恢复更难,致残风险更大,病死风险更高。所以,做好疾病预防、发现症状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链接:
脑梗死发病前,身体会发出哪些提醒?
1.剧烈头痛。反复头痛头晕,突然自觉晕眩、视觉旋转,几秒钟后会恢复正常。
2.舌根发硬。忽然感觉舌根部僵硬、舌头胀大、吞咽困难、说话不清。
3.突然跌倒。肢体功能障碍或共济失调、平衡失调,导致容易摔倒。
4.握力下降。单侧手突然无力。
5.困倦嗜睡。疲惫、劳累,总想睡觉,随着脑动脉硬化的恶化,动脉管腔变窄,脑缺血加剧,约80%的患者经常在缺血性脑梗死发作前5—10天频繁打哈欠。
6.脾气改变。语言和精神变化也是脑梗死的先兆,比如发音困难、写字困难、脾气变得暴躁或沉默寡言。
急性脑梗死从发病到静脉溶栓的黄金救治时间原则上不超过4小时30分钟,介入取栓治疗常规不超过6小时。
编辑:李宁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