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研究发现免疫相关炎性关节炎诊治新靶点

本报讯(通讯员 周子月 姜旭 杨华夏 特约记者 陈明雁)近日,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杨华夏、骨科副主任杨波团队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原创性论著,揭示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相关炎性关节炎(PD-1-IA)的免疫学新机制。团队发现新型PD-1相关炎性关节炎与传统类风湿关节炎中不同的免疫细胞和分子特征,提示了促炎性IL1Bhi巨噬细胞作为PD-1-IA诊治新靶点的重要性。
免疫相关炎性关节炎(IA)是肿瘤免疫治疗后最常见的风湿样不良反应表现之一。不同于类风湿关节炎等经典的关节炎,IA患者的外周血中往往没有可协助诊断治疗的标志物。为此,该研究入组了接受PD-1单抗治疗后出现IA的患者,并收集患者的滑液、外周血中的免疫细胞。研究团队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及功能实验验证,并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人群对比分析,解析IA患者独特的免疫细胞亚群构成和功能。
该研究在PD-1-IA患者中鉴定出独特的促炎性髓系细胞亚群,这些细胞大量存在于这部分患者的关节滑液和外周血中,而在健康人群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极少。团队还在其关节滑液中鉴定出参与IA持续性炎症反应的高增殖的耗竭性CD8﹢T细胞亚群。经分析,发现促炎性IL1Bhi巨噬细胞能推动IA的发生发展。这与传统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存在显著区别。
目前,PD-1抑制剂所致不良反应的机制研究多关注T细胞功能异常,而该研究发现促炎性髓系细胞在PD-1-IA中的关键致病作用,联通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异常,更加全面地揭示了PD-1-IA的病理机制。该研究为深入理解风湿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诊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