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胆管炎分级抗生素治疗有了循证证据

本报讯 (特约记者常宇 通讯员田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冯杰雄教授牵头开展的多中心、前瞻性、非盲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对不同严重程度的胆管炎应进行分级抗生素治疗。近日,该研究成果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国际外科杂志》。
胆道闭锁是一种新生儿肝内外胆道进行性阻塞性疾病,会引发婴儿胆汁淤积性黄疸和肝硬化,葛西手术被公认为首选治疗方案。然而,作为胆道闭锁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胆管炎发生率高达60%~90%。
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仍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且治疗主要依赖于医生的临床经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指南。
既往,三代头孢菌素一直被视为经验性首选用药。然而,随着多年来的应用,其疗效正逐渐减弱。近年来,广谱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逐渐成为医生治疗胆管炎的首选药物。同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也对急性难治性胆管炎具有显著疗效。然而,对于何时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或免疫球蛋白仍存在争议。
为解决这一争议,冯杰雄团队提出根据临床严重程度优化抗生素治疗策略。他们结合成人胆管炎严重程度分级的共识以及中国专家对葛西术后胆管炎的共识,建立了葛西术后胆管炎严重程度评估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胆管炎严重程度评估分数,指导抗生素方案的选择。
研究团队通过筛选211名胆管炎患儿,根据评估体系给予不同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结果显示,治疗轻度胆管炎使用三代头孢菌素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同等效果,而治疗重度胆管炎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免疫球蛋白也能达到满意效果。这一发现揭示了通过规范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整体改善患儿胆管炎的抗生素使用强度和治疗效果,为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抗生素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