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人工智能提速宫颈癌早期筛查

本报讯(记者 吴倩 通讯员 黄睿 王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细胞分子诊断中心研究团队和肿瘤内科研究团队开发出人工智能宫颈癌筛查系统(AICCS系统),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协助宫颈细胞学筛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宫颈癌是导致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定期筛查可以早发现、早预防。当前,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宫颈细胞学筛查、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宫颈细胞学筛查因其标本获取方便和高敏感性,被推荐用于常规人群筛查。
据了解,我国预计有超过3.5亿名30~65岁的女性,需要每3~5年进行1次宫颈细胞学筛查,但现有筛查能力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而且,病理资源在我国分布极不均衡,大部分集中在三甲医院,二甲及以下医院的细胞病理医师严重短缺且经验不足。
研究团队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及经验丰富的细胞病理医师的专业知识,精准标注宫颈细胞学的全数字扫描切片,完成细胞标注、细胞窗级检测、片级分类及报告发放。
相关研究证实,在AICCS系统的辅助下,细胞病理医师判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等均得到明显提升。此外,AICCS系统分析一张全切片图像的时间不到120秒,而传统的人工镜下阅片需要大约180秒,缩短了诊断时间。
研究团队还开发了一个基于云端的互联网远程会诊平台。细胞病理医师可以上传宫颈细胞学数字扫描图像到此平台进行分析,由AICCS系统给出判读意见。AICCS系统有望缓解细胞病理医师短缺且分布不均的问题,具有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