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

广州花都:构建基层公卫治理新格局

通讯员 刘嘉媚 韩文 唐诗杨 特约记者 朱琳
流动体检车开进村(社区),把老年人健康体检送到家门口;功能多样的健康小屋,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测血糖、测血压、健康科普等服务……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的居民发现,看病就医越来越方便了。
近日,记者从花都区公共卫生委员会了解到,该区推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华街道三华村公卫委、花城街道百合社区公卫委试点开展“颐康相伴”老年人看病改革,通过开展“医”路暖心、“医”路顺心、“医”路省心行动,提供全过程陪伴、全方位居家医疗等服务,实实在在解决老年居民看病难、取药难问题。
家住百合社区的侯阿姨常年被病痛折磨,还肩负着照顾行动不便的丈夫和智力低下的儿子的重担,常常为了买药、复诊发愁。“颐康相伴”服务开展后,社区公卫委联系辖区医护人员,上门为侯阿姨一家提供健康检查和健康咨询服务,指导做好血糖监测、日常服药、护理等。侯阿姨还加入“百合居委家庭医生服务”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呼叫医护人员送药上门和动态监测病情。
社区网格化送医上门、送患者去医院、送护理进社区等服务模式,帮助了社区许多像侯阿姨这样行动不便、出行困难、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的老年人。“感谢社区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侯阿姨说。
据介绍,近年来,花都区公卫委锚定“党建引领、体制创新、群众满意”三大主基调,构建基层公共卫生治理新格局。
该区通过“1﹢7﹢N”方式,以“花都极先锋”这一全域党建品牌为主线,在全区七大领域开展“先锋”集聚工程。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卫生协调指挥机制;由区委书记任区公卫委第一主任,党工委、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分别担任各镇(街道)、村(社区)公卫委主任,协调部署、统一指挥公共卫生工作;将疾病防控、基本公卫服务等工作通过公卫委和党建品牌的深度融合,延伸到城市基层治理的末梢,实现公共卫生治理和群众参与有机结合。全区10个镇(街道)均制定卫生健康治理能力建设提升方案。2023年,该区3个镇(街道)获评广州市“五好”公共卫生委员会年度考核优秀等次。
花都区以公卫委全面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公卫服务体系建设。2023年,该区成立花都区疾控局,组建区级医疗专家组、疾病预防专家组、卫生应急专家组,完善区—镇(街道)两级突发急性传染病类卫生应急队伍,打造区域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置圈。
花都区公卫委广泛开展调研,精准查找基层基本公卫服务痛点、难点、堵点,结合基本公卫服务效果欠佳、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充分发挥公卫委平台作用和资源统筹优势,建立共商共解制度,破除基本公卫服务瓶颈。
在统筹协调上,该区将基本公卫服务工作列入镇(街道)公卫委绩效考核,协同政府、社会、企业多方资源力量,推动开展健康宣教、送医送药、老年人体检等工作,构建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基本公卫服务体系。
在能力提升上,镇(街道)公卫委与属地医疗机构深度融合,依托卫生健康、疾控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专业力量,优化公卫、疾控、健教3支专业服务队伍,提供多元化和专业化服务。2023年,花都区获广州市第二届基本公共卫生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村医代表市出赛、荣获省个人一等奖。
在制度建设上,该区深化沟通公开机制和考核排名机制,公开村(社区)公卫网格员与家庭医生信息,明确标出服务项目内容,提升村(社区)、卫生院、群众的黏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