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新研究为急性胰腺炎抗生素使用提供遵循

本报讯 (特约记者 严丽 通讯员 申鼎成 林嘉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外胰腺外科黄耿文教授团队的最新临床研究成果显示,在有发热症状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队列中,采用新型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作为指导方法,抗生素正确使用率预计可达到81.4%,相较采用降钙素原方法的正确率提高了62.8个百分点。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外科学期刊《国际外科学》杂志上。
急性胰腺炎是最常见的急症,严重时可致死。但如何判断急性胰腺炎,尤其是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何时发生了感染,仍十分困难。因此,临床医生为了患者安全,降低抗生素使用门槛,导致抗生素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被普遍滥用。数据显示,滥用抗生素造成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直接导致胰腺炎患者病死率的增加。
如何精准地使用抗生素,成为摆在全球胰腺病学专家面前的一道难题。2022年,英国团队在《柳叶刀》子刊发表研究成果,指出通过降钙素原检测可以有效减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抗生素滥用。但黄耿文团队敏锐地发现,这一研究虽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在研究设计上存在缺陷。该研究纳入的病例大多为水肿型胰腺炎,而水肿型胰腺炎并不存在发生胰腺感染的病理基础,因此临床上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更不需要依赖降钙素原来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为了指导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抗生素使用,黄耿文教授团队开展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急性胰腺炎应用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有发热症状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队列中,真实世界的抗生素使用正确率仅为18.6%,而基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的抗生素正确使用率预计可达到81.4%。而在这组队列中,降钙素原并不能预测是否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