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常见知识问答
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微生物,它们悄然无息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其中,幽门螺杆菌虽然体型微小,但却能在我们的胃部生存并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下面就请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主治医师杜红蕾带着我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问: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答: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因其拥有“特殊技能”,使它能寄生在人体充满高浓度胃酸的胃内。这种细菌释放的毒素可导致胃黏膜细胞损伤,促使胃上皮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它的细胞壁可作为抗原引起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引发胃及十二指肠炎症、溃疡、消化不良,甚至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还可引起全身系统疾病,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等。据统计,我国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可达50%以上,这一数字足以引起高度重视。问: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常见的为口口传播、粪口传播等。例如,当我们与感染者的唾液、呕吐物接触时,就有可能被传染,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问: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答: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家人可以对餐具进行高温消毒,煮沸15—30分钟;家庭聚餐推荐采用分餐制或者使用公勺公筷;14岁以上的家庭成员应尽快完善幽门螺杆菌的筛查,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此外,大家应选购新鲜卫生的食材,避免食用未经煮熟或处理不当的食物;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问:哪些人需要做幽门螺杆菌检查?
答:大部分感染者可以无症状,所以14岁以上人群可于体检时完善幽门螺杆菌检查;有腹胀、腹痛、食欲减退、消瘦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需要做幽门螺杆菌检查,且此类患者还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胃镜、腹部彩超或CT等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患有不明原因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胃淋巴瘤等疾病患者要做相关检查。
编辑:郭晓薇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