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

配方颗粒行业将全面放开,标准制定该严还是松?看看院士怎么说

中药质量评价一定是整体评价,不一定越精细越好。7月3日,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暨中药配方颗粒研讨会中药配方颗粒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筹备会在京召开。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表示,鼓励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要放开,他强调,放开不是统一,而是更加强调以企业为主体的质量观。


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

配方颗粒不能冲击饮片主导地位,但它确有优势,一直在稳定发展,受到老百姓欢迎。张伯礼院士表示,从管理模式来看,是否建立国家统一标准有待商榷。如果一定要建设,也是求大同,存小异,求大同就是要统一建立安全性的指标,限制性指标就可以,少而精就够了,不必完全求同,也不可能同,但本企业标准批次间必须稳定。

企业质控是细一点好,还是粗一点好呢?张伯礼介绍,粗一点不是就不好,如说吃了多少饭,我说一碗,你说16000个米粒,倒挺精准,但不直观。有时模糊就是准确,不一定越精细越好。

另外,原料来源不尽相同、制备工艺也有不同,得出的产品质量肯定会有差异,我们需要面对这一问题,而不能回避。配方颗粒和饮片发展一样,两条路各自发展,各有千秋,各有优势,不可取代。在中药质量上,要强调整体质量观,而不是仅控制某一个或某几个指标,反而阻碍其健康发展。当然有毒中药,安全性指标必须严格限定。

张伯礼院士强调,要加强研究,制定标准,其关键是加强基础研究,优化工艺,把配方颗粒的优势尽可能发挥出来。


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

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回忆,1973年驻美大使黄镇去美国履职时,虽然带了好几箱饮片,但还是很快用完了,面临补给不便的难题。配方颗粒的诞生,解决了这一难题,既使是出差途中,只要拿出提前配好的配方颗粒,用开水一冲,就可以用上与汤剂疗效相媲美的中药。陈院士强调,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只争朝夕,不要畏难,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对于配方颗粒的发展现状,陈可冀院士指出,近20年,配方颗粒在中国发展势头迅猛,制备工艺与质量优势明显,但与日本等国相比,在全球销量上还存在差距。作为中医的东道国,这个现状是令人遗憾,配方颗粒的发展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各方携手,共同推进。


王国辰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国辰副会长兼秘书长对中国的配方颗粒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新冠疫情来袭,中医药彰显了其特色和优势,未来加强中医药现代化是当务之急,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现代化一次有益的尝试,是现代化的代表之一。

(运营:孙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