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

五省携手 下好血防“一盘棋”

今年4月,湖南省澧县澧阳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站在涔河开展查螺工作。孙军 摄


今年4月,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组织开展南京市沿江重点环境钉螺调查。 张键锋 摄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贺胜在江苏省调研时强调,血吸虫病是继消除疟疾后我国接近消除目标的又一个重大疾病,要深刻认识血吸虫病自然疫源感染风险长期存在、钉螺扩散风险增加、部分地区重视程度下降及基层防治能力弱化等风险挑战,继续弘扬和传承“群策群力、科学防治、甘于奉献、誓送瘟神”的血防精神,坚持多部门综合治理,加强监测预警与干预,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为加快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贡献力量。
血吸虫病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地区间联防联控。2023年6月,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1部门印发的《加快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方案(2023—2030年)》明确要求,地区间加强联防联控,毗邻地区按照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制订区域联防工作计划,根据各区域间的实际情况,分类分片确定联防联控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
湘鄂赣皖苏五省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作为血吸虫病防治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项制度,多年来,在有效遏制疫情回升、逐步压缩流行区范围、减轻危害程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湘鄂赣皖苏五省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进入新的五年轮值周期,由湖南省担任首个轮值省份。在当前我国实现消除血吸虫病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湘鄂赣皖苏五省联防联控工作步履不停、持续发力,更好地落实综合防治、科学防治、精准防治。
湖北:善用联动机制 强化同步措施
今年,湖北省5个省际联防联控县(市、区)按照湘鄂赣皖苏五省血吸虫病联防联控任务要求,巩固防治成果,加快推进乡镇实现消除标准,助力省际毗邻县(市、区)实现防治目标。
加强联防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湖北省疾控中心印发《202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区风险监测工作实施计划》,部署全年联防联控工作,分解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同步查灭螺、同步查治病及扩大化疗、同步开展家畜管理、同步改水改厕、同步开展健康教育、同步开展疫情监测“六同步”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细化方案。
强化同步措施,形成防治合力。各联防联控县(市、区)与毗邻县(市、区)联合落实春季查灭螺、查治病、家畜管理、综合治理、健康教育、疫情监测等措施,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携手联防。湖北省阳新县和江西省瑞昌市、湖北省黄梅县和安徽省宿松县、湖北省赤壁市和湖南省临湘市、湖北省公安县和湖南省澧县、湖北省石首市和湖南省华容县,分别制订年度联防联控计划并组织实施。
巩固防治成果,狠抓传染源管控。湖北省从严从实抓好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人群防控,确保血吸虫病防治质量,不断夯实消除达标基础;落实联防联控区域沿河、沿江、沿湖有关家畜禁养规定,扎实做好有螺地带禁牧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和水上作业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护意识。
下一步,湖北省将继续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强化重点环境钉螺控制的综合防治策略,集中优势资源抓好防控工作。发挥好“望远镜”作用,以目标为导向,充分利用多部门联动机制,统筹推进综合治理。发挥好“放大镜”作用,以问题为抓手,加强合作,确保血吸虫病防治质量控制无盲区、无缝隙、无断层。发挥好“显微镜”作用,以专业为支撑,将风险监测预警作为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开展流行因素监测、野生动物传染源监测,强化有螺地区风险评估和危险因素干预,健全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立一支“一专多能、精干高效”的防控队伍,确保各项防控工作稳步推进。
江西:取长补短 提高防控质量
近年来,江西省持续加强省际联防联控和省内县际联防联控工作,与湖北、安徽等省份建立省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有效遏制交叉地带血吸虫病流行风险。
江西省彭泽县与安徽省东至县、江西省瑞昌市与湖北省阳新县为血吸虫病省际联防联控区域。多年来,通过各级政府和广大血吸虫病防治人员的共同努力,彭泽县和瑞昌市的疫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今年上半年,根据《2024年湘鄂赣皖苏五省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方案》部署,江西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按照“六同步”要求,狠抓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不断推进联防联控工作。
在赣皖联防区,今年3月,东至县卫生健康委一行11人来到彭泽县,交流学习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通过交流,两县达成共识: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完成联防联控各项工作;落实防治措施,发挥联动作用,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强化重点环境钉螺控制的综合防治策略;增加沟通频次,推进省际联防协作,相互取长补短,提高防控质量。6月,两县对联防联控工作进行了一次督查。
在赣鄂联防区,今年6月,瑞昌市、阳新县在两省交界的阳新县枫林镇开展省际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双方在彼此属地交叉进行血吸虫病风险监测与风险评估,开展钉螺调查、野粪监测、有螺地带家畜放牧调查、流动人员查治病调查、有螺地带水产养殖调查,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现场工作结束后,双方互相通报了血吸虫病风险监测与风险评估结果,并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共同制订工作计划。
下一步,江西省将继续按照湘鄂赣皖苏五省联防联控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大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力度和信息交流,真正做到“查、治、灭、管、防、教”等综合治理工作同步实施,形成合力,不断巩固联防联控区域防治成果,早日在联防联控区域实现血吸虫病消除目标。
湖南:加大协同力度 推动工作共进
《2024年湘鄂赣皖苏五省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方案》明确,五省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认真落实“六同步”的联防联控措施,切实加强联防联控区域信息沟通与协作,有效保障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各联防联控县(市、区)加强对省际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的领导,强化政府和有关部门联防联控工作职责;积极与邻省毗邻区域同步开展各项防治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把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的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在毗邻区域的流行乡镇、村;进一步加强对联防联控区域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湖南省作为湘鄂赣皖苏五省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2024年轮值省份,按照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提前谋划各项工作,加大省际毗邻区域间的沟通协同力度,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工作共进。
今年6月,国家疾控局卫生与免疫规划司相关负责人出席湘鄂赣皖苏五省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会议,并就汛期血吸虫病防控进行专题调度部署。
上半年,湖南省各联防联控县(市、区)与毗邻地区加强联系,开展多次联防联控工作。
澧县临近湖北省公安县,两县在封洲禁牧方面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巡查管控力度,达到大堤、洲滩以及垸内3公里区域不见牛羊、不见栏舍“两不见”标准;在风险监测及急性血吸虫病防控方面,构建了包含3个哨卡、10个巡查堤段、30个医疗卫生单位、130个村卫生室的急性血吸虫病防控网,血吸虫病防治人员深入易感环境一线,开展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工作。
华容县临近湖北省石首市、监利市,也是血吸虫病联防联控重点区域。两省血吸虫病防治人员共同对石首市东升镇洋河豆闸潜在钉螺孳生环境开展风险监测,对重点有螺环境进行药物灭螺。5月份,湘鄂两省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会议在石首市召开,主题为“严防反弹保成果,夯实基础上台阶”。会上,华容县与石首市签订联防联控工作协议,双方将协同开展查灭螺和封洲禁牧工作,共建宣传阵地,把联防区疫情情况、防治措施和责任人等进行张贴公示;加强信息共享,通报毗邻地区春秋两季螺情、人群接触疫水和家畜流动情况。
目前,在国家疾控局的支持下,湖南省正在加快建设血吸虫病区域技术指导中心,探索省部共建高风险堤坝智能哨卡监测预警可视化平台和标准化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实现实验室检测检验结果互认和血吸虫病病人“同治共管”的目标。
江苏:紧盯高危人群和高危季节
江苏省高度重视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把联防联控作为推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措施,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各联防联控县(市、区)按照《2024年湘鄂赣皖苏五省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方案》要求,落实各项举措,加强信息互通。
截至今年6月,南京市高淳区、浦口区、江宁区和宜兴市4个联防联控县(市、区)共完成钉螺调查8463.80万平方米,查出有螺面积383.60万平方米;开展药物灭螺1438.26万平方米、人群查病9164人次;完成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救助3人次;开展中小学生健康教育12.40万人次。
强化“六同步”,重视质量管理。今年4月,高淳区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在高宣圩开展联合查螺工作,进行情况通报,并针对如何做好高宣圩有螺区域的禁牧工作展开交流。
今年春季,江宁区在横溪街道与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丹东村交界的山区联防联控区域,完成钉螺调查172.90万平方米,查出有螺条块7个,查出有螺面积1.44万平方米。
宜兴市在太华镇、西渚镇、湖?镇辖区内茶场等对外来采茶工开展血吸虫病主动监测,在西渚镇卫生院、湖?镇卫生院2个哨点医院开展流动人员被动监测,共计完成流动人员血清学查病603人次,其中血检阳性1人,经病原学检查,结果为阴性。
防控急性感染,巩固防治成果。各联防联控县(市、区)切实提高急性血吸虫病防控意识,把汛期防控急性血吸虫病作为重点工作,加强信息互通,扎实做好高危地带、高危人群、高危季节的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同时,加大易感环境药物灭螺、重点水域灭蚴等工作力度,尤其是对于春季灭螺未覆盖的重点环境,消除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隐患。
今年4月,江宁区按照急性血吸虫病防控要求,对沿江地区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沿江联防联控区域维护、更新警示牌36块,设立智能语音视讯监测预警终端6台。
高淳区阳江镇、淳溪街道、砖墙镇在联防联控区域11个沿河村均设置了流动岗哨,劝阻村民下水,协助完成接触疫水人员登记工作。
浦口区加强易感地带的江滩管理,5月份开始在江浦街道和桥林街道安排专人上滩巡堤,劝阻人畜上滩,避免接触疫水,并做好涉水人员登记工作。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防病意识。今年4月8日至14日是我国首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各联防联控县(市、区)紧紧围绕“传承血防精神,加快消除进程”宣传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倡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血吸虫病防治。
强化部门合作,推进综合治理。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联防联控县(市、区)疾控、卫生健康、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加强协作,深入每个重点街道、每个滩块,现场开展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安排农业、水利、林业、卫生等综合治理项目,制订详细方案,并及时对项目效果进行评估。
目前,江苏省4个联防联控县(市、区)都已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下一步将加强对交界地区流动人口、引进家畜的查病和管理工作,避免血吸虫病疫情在省际传播蔓延。
安徽:推进交流联系常态化
安徽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和新安江流域,共有10个县(市、区)的16个乡镇、118个行政村为省际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区域,即马鞍山市花山区、当涂县、和县、宿松县、宣城市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市、天长市、芜湖市湾沚区、东至县,分别与江苏、江西、湖北、浙江4省有联防联控工作任务。
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经费投入。安徽省把联防联控工作作为推进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措施,纳入年度重点任务统一部署。省级财政安排联防联控专项经费补助,并在小环境改造、健康教育、能力建设等方面给予经费保障。各联防联控县(市、区)成立领导组织,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各联防联控县(市、区)也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省际及省内区域联防联控工作。
强化目标导向,推动联防联控。安徽省按照《2024年湘鄂赣皖苏五省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方案》要求,紧紧围绕年度联防联控工作目标任务,认真部署,全面落实“六同步”要求,积极推进省际联防联控,同时加强省内区域联防联控,防控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截至今年5月,安徽省在省际联防联控区域内完成钉螺调查6237.55万平方米、药物灭螺748.65万平方米、人群查病1.32万人次、人群治疗97人次,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病人67人次,目前各项计划任务均在有序实施中。
加强协同联动,形成联防合力。按照湘鄂赣皖苏五省联防联控任务部署要求,安徽省各联防联控县(市、区)主动加强与毗邻县(市、区)的联系,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东至县与江西省彭泽县召开省际联防联控工作会议,制订彭泽县、东至县2024年血吸虫病区域联防联控实施方案和考核评比方案。宣城市宣州区组织开展第34个“4·5全民义务查螺日”宣传活动,并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联合开展查螺活动,召开交流座谈会。宿松县与湖北省黄梅县联合开展现场查螺、交流会商。郎溪县和江苏省溧阳市开展联防联控片区查灭螺工作,探讨开展常态化监测。
按照湘鄂赣皖苏五省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要求,安徽省将不断深化联防联控内涵,加强与毗邻省份的工作交流,借鉴各省份的做法和经验,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巩固并扩大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扎实推进消除进程。
短评
“串联”起来 促进防治同步同质
针对血吸虫病,湘鄂赣皖苏五省“集中力量办大事儿”,二十年不动摇地坚持开展联防联控,取得实效性防治成果,是值得称道和推广的经验。随着联防联控工作的深入开展,血吸虫病同防同控、群防群控在湘鄂赣皖苏五省已蔚然成风。着眼全局部署、全员联动,通过合理有效的机制把各方“串联”起来,最大限度地促进了省际毗邻区域“查、治、灭、管、防、教”工作的同步化、同质化。通过联防联控,实现血吸虫病疫情的早发现、早防控、早处置、早治疗,这一工作机制对于防范化解公共卫生重大风险也有借鉴意义。
《加快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方案(2023—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对我国血吸虫病消除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作出了部署,明确完善“党政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综合治理、目标管理”的防治方针。
湘鄂赣皖苏五省是我国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区,五省之间人、畜交流活动频繁,有螺环境、水系互连互通,血吸虫病传播相互影响。湘鄂赣皖苏五省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自2004年建立以来,通过完善轮流值班制度、信息交流制度、联防联控会议制度、考核评比制度,在加快推进我国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聚焦《行动方案》要求,湘鄂赣皖苏五省不断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探索防治新模式,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实现消除血吸虫病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各地应继续用好血吸虫病防治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制度,以目标和需求为导向,强化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精准科学实施干预措施,提高专业防控队伍综合能力,助力早日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宏伟目标。
本版报道
由本报记者肖薇采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