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增:推动农村养老服务须解决“卡脖子”问题
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可看作放大版的脱贫攻坚,是共富先行中最艰巨最长远的考验。7月30日,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会长徐佳增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农村养老观念滞后、结构布局不合理、老人消费能力弱、供需匹配不佳、政策支撑不足等卡脖子问题。
优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徐佳增指出,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特别是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应走出一条有别于城市养老的新路子。一是县域统筹,要以区县为单元一体规划布局农村养老设施和服务体系,尤其是医疗康复、专业照护、心理支持等专业资源,要通过城乡一体贯通、乡镇互补互通、机构连锁联通,实现以城带乡、统筹调配。
二是镇域打包,以乡镇为单元,将养老机构、服务中心、上门服务项目等整体打包,招标确定一家实体机构运营,乡镇规模较小的可以由区县分片区联合招标,以提高服务规模、优化资源调配,促进区域服务均衡普惠。
三是村域定制,将养老服务融入现代乡村治理网格,结合村域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展养老服务,将个性化服务精准延伸到村民个体。
同时,要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支持,给予政策上补贴,满足农村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需求。
提升农村老人支付能力,切实解决农村老人的刚需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老人的收入水平较低,甚至处于贫困状态。因此,政府应加大农村养老保障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确保老人基本生活无忧。同时,可以建立针对农村贫困老人的救助机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和医疗救助。
提升农村医疗设施和服务水平,满足农村老人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加强农村养老服务队伍建设都是解决农村老人刚需的关键一环。
提高农村老人的支付能力实则可以解决大量现有问题。徐佳增说,要提高农村老年人支付能力,无外乎几要点:一是逐步提高养老金水平。二是要从认知上改变农村养老消费,培育和引导老年群体及其子女合理的老年消费观。三是要从政策上加强困难老人兜底,解决农村看病难,确保农村老人住得起养老院,失能老人请得起护理员。
积极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徐佳增认提出,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这包括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方面的政策,为互助养老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便利。通过各种渠道,如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向农村居民宣传互助养老的理念和优势,提高他们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同时,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帮助老年人了解互助养老的具体操作方式和注意事项。农村社区组织可以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助活动,如轮流照料、集体用餐等。同时,社区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除了政府的扶持资金外,还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如社会捐赠、慈善基金等,为互助养老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同时,需要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服务质量和老年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关注农村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由于农村相对物质匮乏,人们普遍更关注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和物质照料,而忽视精神慰藉。徐佳增指出,农民家庭代际分离、传统孝道观念弱化、村庄共同体解体,农村老年人面临的情感孤独和精神空虚问题凸显。
为了满足农村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应该积极推动文化活动的多样化。除了组织戏曲、歌舞、书法、绘画等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还可以举办讲座、座谈会、茶话会等,让老人有机会聚在一起交流思想、分享经验。还应该充分利用节日庆典的机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让老人感受到节日的欢乐和温暖。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村老人的素质,也是满足他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可以开设一些针对老年人的培训课程,如计算机操作、健康养生、法律知识等,帮助他们掌握新技能、新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