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DRG2.0版分组设置26个诊断大类,分组方案升级三方面内容

DRG分组方案是DRG付费理论和我国医疗保障实践相结合的成果,也是以我国医疗服务特点和医保实际费用数据为基础形成的,是用于全国医保DRG付费的统一权威分组版本。8月3日,在国家医保局DRG/DIP2.0版分组方案解读系列直播第二场上,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白玉杰表示。


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白玉杰

白玉杰介绍,DRG2.0版分组基本结构包括主要诊断大类(MDC)、核心分组(ADRG)和细分组(DRGS)三个部分。DRG2.0版分组设置26个MDC,在每个MDC下,以临床专业规范和数据检验结果为依据编制ADRG共409个。在每个ADRG下,又可细分至DRGs,共634个。

DRG分组按照治疗路径相似,资源消耗相近的原则,兼顾临床论证和统计分析。本次分组的逻辑基于住院结算清单信息,将具有相似临床特征、资源消耗水平和治疗结果的住院病人归为同一组。白玉杰表示,首先,主要考虑解剖部位、病因和临床表现,参照疾病诊断分类与代码,将病例分入主要诊断大类(MDC);其次,在每个MDC之下,根据具体的治疗方式经临床专家论证,分成外科手术、非手术室操作以及内科诊疗三类核心分组(ADRG);最后,在每个ADRG下,考虑病例个体特征,通过数据分析,定位影响分组的关键因素(国家版分组方案主要考虑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影响),形成外科手术、非手术室操作以及内科诊疗三类细分组(DRG),应用于质量评价和费用支付。

白玉杰介绍,DRG2.0版与1.1版核心分组相比,分组方案升级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回应临床关切。CHS-DRG(2.0版)分组方案对临床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对重症医学、血液免疫、肿瘤、烧伤、口腔颌面外科等13个学科,以及联合手术、复合手术问题,进行了优化完善,既回应了临床合理诉求,又契合临床实际情况。

二是升级分组方法。一方面,优化临床论证方式。契合临床诊疗模式由单科会诊或全院会诊转向多学科诊疗模式;在原有31个临床论证组独立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了多专业联合论证模式。另一方面,升级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1亿多份历史病例的深入分析研究,细分组编制进行了两个升级。

三是完善分组规则。根据ICD-10和ICD-9-CM3的编码原则和编码共识,将附加说明疾病或手术情况,明确不可作为主要诊断的诊断,以及常规小的、门诊可进行的手术操作列为分组方案排除的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