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跟踪6年 在最佳治疗期切除癌组织

近日,在湖北省武汉市肺科医院接受了抗结核治疗半年的江女士已经康复。江女士于2017年患上肺结核,前往武汉市肺科医院就诊。从当时的CT影像看,这处肺结节存在癌变的可能性,暂时还没有太大风险,只需遵医嘱对其进行健康管理,定期复查、随访即可。这样即使其癌变,也能精准抓住最佳手术时机,实现临床治愈。

据了解,肺癌的萌发状态叫原位癌,此时癌细胞尚未突破基底膜,还是孤立的,不具备扩散条件,对人的健康影响不大,也不需要手术,只需持续观察随访和健康管理即可。此时,从严格意义上讲,患者还不能被称为癌症患者。之后,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周围浸润,称为微浸润期,之后再进一步发展为浸润期。无论是微浸润期还是浸润期,都是最佳的手术治疗期。所以,此时手术,可以实现临床治愈,患者术后也不需要放疗、化疗。

上周,江女士按医嘱再次对该结节进行复查。这次医生发现,与之前相比,该结节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专家结合各方面的特征和检查数据做出判断,手术干预时机成熟。术中病理检查证实,这是一处肺癌病灶,属于早期。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二病区医生、肺结节健康管理工作室负责人曹探赜表示,医生们对江女士的病灶连续观察了6年,就是为了等到这个最佳的手术治疗期。过早干预,属于过度医疗,过晚治疗则会给患者留下遗憾。肺结节健康管理的意义就是把肺癌治疗从被动发现,转向精准跟踪、防止扩散。曹探赜还表示,肺结核患者是肺癌的高发人群,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10倍左右,即使治愈了结核病,也尽可能定期进行肺部CT的复查。
术后第二天江女士就出院了,并不需要进行放疗、化疗。

文:王敏 张全录
编辑:徐梓峰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