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云南楚雄发布野生菌保护管理办法

七八月正是云南出菌子的季节,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菌资源,8月1日起,云南楚雄州《野生菌保护利用管理办法》施行,这是全国首个野生菌保护管理规范性文件。

近几年,受气候影响,野生菌的产量呈出现波动式下降趋势。再加上很多野生菌不是在其商品价值最高的时候就被采摘,造成了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影响了野生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8月7日,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南方资源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赵永昌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

《楚雄彝族自治州野生菌保护利用管理办法》强调,禁止采集、出售、收购、运输以下野生菌:长度小于5厘米的松茸、牛肝菌和其他未成熟的野生菌(童菌);菌帽过度展开等过熟的野生菌和商品价值低的野生菌;在块菌禁采期采集不成熟块菌和直径小于1厘米的块菌。每年3月~10月为块菌禁采期。

赵永昌介绍,野生菌的口感特别、味道比较鲜,有着特殊的营养价值,比如云南人喜欢吃的干巴菌,硒含量比较高。

在赵永昌看来,对于野生菌保护,更好的办法是做好林地管理、适时采集。他表示,林地管理,不是简单地围起来,应进行类似于种植园模式管理,还可以利用森林抚育培育食用菌,进行有序采收,用较少的林地生产出品质好、质量稳定的野生蘑菇,使其商品价值最大化,同时也对生态平衡起到保护作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团队在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10余年的连续支持下,建立了基于生态微干预的野生菌保育促繁技术体系,在干巴菌、牛肝菌和松茸保育促繁上取得显著效果,在全省建立了10余个数万亩的基地,并将技术推广到全国,如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

野生菌的品种驯化同样重要。对野生菌进行驯化栽培,可以减少野生资源的采集,达到保护野生菌资源特别是珍稀资源的目的。赵永昌介绍,其研究团队建成了一个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库,目前保存资源300余种5000余份;驯化出具有一定开发价值的珍稀物种7个;建立了野生资源驯化出菇快速体系,缩短了驯化出菇时间;培养成功了白灵芝、卵孢小奥德蘑(俗称黑皮鸡枞)、榆黄蘑等系列品种。

大众的关注度提升,政策越来越好,支持向森林要食物,这是很好的趋势。赵永昌最后说。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