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上长“小孔” 要防止感染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的人耳朵上会有小孔,位置大多会在耳朵根上。民间将这种小孔称为“耳仓”,视其为吉祥和福气的象征,但这种小孔其实有一定的感染风险。
近日,湖南省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就接诊了一名耳朵上小孔感染的患儿。患儿磊磊(化名)的耳仓部位反复发生感染,在当地医院曾切开引流及多次换药,但病情都未见好转,家人带磊磊来到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寻求进一步治疗。该院耳鼻喉科医生接诊后,对磊磊进行了详细检查并为其制订了治疗方案:抗炎后手术切除耳仓。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磊磊很快痊愈出院。
耳仓在医学上被称为耳前瘘管,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它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和第二腮弓未能完全闭合导致的。多数耳前瘘管位于耳轮脚前,少数可在耳轮的后上边缘、耳屏及耳垂。这种瘘管多在耳单侧,也有些耳双侧都有。先天性耳前瘘管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单纯型、感染型和分泌型。感染型耳前瘘管表现为瘘管口周围皮肤出现红肿和疼痛,瘘管开口处可能会溢出脓液,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周围软组织发生肿胀并形成脓肿,甚至脓肿破裂形成肉芽组织,容易反复感染且难以迅速愈合。分泌型耳前瘘管表现为轻压时周围可能会挤出少量白色乳膏状物质,这些分泌物可能带有异味并伴有瘙痒感。处理这种类型的耳前瘘管切勿随意挤压或用牙签、针尖等尖锐物品挑弄,以免引起进一步感染。单纯型耳前瘘管仅表现为瘘管口的存在,没有明显的其他症状,这种类型的瘘管通常在体检时才会被发现,且一般不需要采取特别的治疗措施。链接:处理耳前瘘管的注意事项
1、在没有分泌物的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建议保持瘘管口周边的日常清洁,以防阻塞,同时要避免挤压。
2、若发现瘘管口出现分泌物,请勿挤压或使用针状物体进行清理。建议使用酒精湿巾或安尔碘棉棒轻柔地擦拭。
3、若瘘管部位皮肤出现红肿和压痛现象,应警惕感染的可能,尽快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医,并接受积极的抗炎治疗。必要时可能需要切开排脓,待炎症得到控制后,再考虑进行手术。彻底去除瘘管是预防复发的唯一有效方法。
编辑:李宁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