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雪域高原到大明湖畔
“听说济南的秋天很美,想等康复后逛逛这座让我‘重生’的城市。”8月12日,在山东省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手足外科病房,做完手术已脱离危险期的男孩小米(化名)激动地说。小米患有右手拇指先天畸形——漂浮指,在济南援藏工作组和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援藏医生的努力下,7月26日,小米在家人的陪同下跨越3500多公里,从雪域高原来到了大明湖畔,在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了免费手术治疗。如今,他的右手已经开始逐步恢复正常功能。
医疗援藏让患者看到了希望
小米今年14岁,来自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白朗县强堆乡吉定村。他的右手拇指先天畸形,不具备正常功能,无法与其他手指对捏,生活中不少看似很小的事实现起来都比较困难,如写字、吃饭时,小米只能用食指和中指夹着笔、勺子,这不仅对他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极大困扰,也对他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影响,小米不爱说话、经常低着头。小米的父亲在他2岁时不幸去世,留下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小米的母亲体弱多病,需要长期服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米要改变天生缺陷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然而,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无法进行这样高难度的手术。
2024年,随着济南市第8批援藏医疗队来到白朗县,小米看到了希望。了解到小米的情况后,援藏医生、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手足外科主治医师黄新良向白朗县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情况汇报。针对小米的特殊情况,白朗县卫生服务中心立即向济南市援藏工作组和白朗县委、县政府进行了汇报。在白朗县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白朗县卫生服务中心对小米进行初步检查并组织援藏专家进行会诊。济南市援藏医疗队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将小米的病情反馈给济南的医院,同时提供了必要的资助金,确保小米能够得到及时、专业的治疗。
手术团队向高难度发起挑战
学术成就获得国际同行认可
治疗这种先天手畸形的手术在国外通常采取摘除拇指同时进行食指改造来替代拇指的方法。然而,这一方法只能让患者保留4根手指,因此很多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对此,专家团队创新了手术治疗方法。陈超介绍,此次手术难点之一是要移植两套组织瓣到拇指上,即重建血运,确保血管吻合,也就是从脚上取下来的两套游离复合组织瓣要与手掌血管吻合,在显微镜下进行血管神经的缝合并保证血运通畅。这不仅要求骨骼连接,还需要血管、神经、肌腱等吻合,最终使手指活动得以重建。另一个难点在于,正常人的手有两条血管,即尺动脉和桡动脉,而小米只有一条尺动脉,在手掌形成了变异的掌浅弓供应手的血液。陈超采用其独创的“端侧”吻合方法,桥接了一个“Y”形静脉,将两个分叉各自供养一套组织瓣。“术中我们尽量把很多细节做到位,使其术后不管是外观还是功能都恢复到最理想的状态。”陈超说。
“这个手术好比造一幢房子,并不是简单的平移,而是需要这里找一块砖、那里找一块木头,有序拼凑起来,是完全的再造。”王增涛说。这也是陈超做的第8例拇指全新再造手术,凭借这一技术,今年5月,他在欧洲获得了显微重建学会病例竞赛第一名。专家团队用专业的医疗技术为小米打开了一扇通向康复的大门。如今,小米已经过了风险期,接下来,他将进行一系列的术后康复,手部力量、灵活度将逐渐提高。
在小米治疗与康复期间,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领导多次到病房看望,不仅关注他的身体状况,更在精神上给予他极大的鼓励与支持,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他提供保障。“他喜欢喝奶,我们就把粥换成牛奶,他不习惯鱼的味道,我们就多准备一些肉类和面食。他和家人从数千公里外来到济南治病,我们都想尽力让他们感到温暖。”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手足外科护士长祁明明说。
小米坦言,这次救治经历让他萌生了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他希望在未来能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把爱传递下去。
为医疗援藏贡献济南力量
编辑:李宁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