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我国学者发现抗肥胖治疗的分子机制

8月23日,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北京大学血管稳态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郑乐民教授团队,联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刘东辉教授和西南医科大学徐勇教授团队,共同合作在《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影响因子40.8)上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膜联蛋白A1(ANXA1)通路在抗肥胖功能的潜在治疗策略,并提出ANXA1模拟肽进行抗肥胖治疗的可能性。

郑乐民团队长期关注ANXA1的作用,2022年发现ANXA1是一种新型内源性心血管保护剂,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来预防急性主动脉夹层;2021年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联合发现ANXA1可通过影响代谢改善糖尿病肾病。

在本研究中,团队发现ANXA1可通过抑制SMAD4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启动子区域的结合来下调PPAR的转录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ANXA1与MYCBP2竞争与PDLIM7的相互作用。这暴露了MYCBP2结合位点,使其更容易与SMAD4结合,并促进其泛素化蛋白酶体降解。SMAD4降解下调PPAR转录,并减少脂肪生成。最后,团队在细胞模型和小鼠肥胖模型上进一步验证了模拟肽Ac2-26可通过与PDLIM7相互作用抑制脂肪生成和肥胖。这些发现确立了脂肪前体细胞中ANXA1-PDLIM7-MYCBP2-SMAD4-PPAR通路在脂肪生成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通过补充ANXA1活性片段是一种潜在的抗肥胖策略,通过减缓脂肪生成来对抗肥胖。

本研究由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郑乐民教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刘东辉教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勇教授为并列通讯作者,房璐、刘昌杰为共同第一作者。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