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行医路上,他们如此诠释“最美”

□ 本报记者 杨世嘉 张丹
坚守祖国边疆,传承接力上两代“鼠防”事业;守望乌伦古湖畔,数十年背着药箱在牧区巡诊;躬耕医圃半生,攀登中医肿瘤治疗的高山……2024年8月19日,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当天,“最美医生”共同亮相央视“闪亮的名字——2024最美医生发布仪式”。
他们是我国超1400万名医务工作者的缩影。他们以仁心仁术护佑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以大医精诚守护生命的尊严和希望。行医路上,他们如此诠释“最美”。
传承
“到干不动的那一天,我还是要给老百姓服务”
一匹枣红马驮着一位身材消瘦的老人和药箱,驰骋在广袤的草原上……大屏幕上的场景,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福海县阿尔达乡卫生院的退休医生毛里夏里甫·哈帕在牧区巡诊的日常。
胸前挂满了金色的奖章,今年70岁的毛里夏里甫·哈帕精神矍铄地登上舞台。
“12岁开始跟父亲行医,牧民能信任您吗?”面对主持人的提问,毛里夏里甫·哈帕的嘴角扬起了微笑:“当然信任,重要的是他们信任我的父亲。父亲教我(行医),牧民们很满意。”
毛里夏里甫·哈帕这辈子最骄傲的,从来不是收获了多少荣誉,而是牧民们对他的父亲说:“哈帕,你的儿子现在比你看病还好。”
21岁那年,毛里夏里甫·哈帕以优异的成绩从新疆中医学院毕业后,拒绝留在乌鲁木齐市,一心回到养育他的那片草原。
这份纯粹的执着,也源于他的父亲。“跟父亲行医时,老奶奶、老嫂子们给我们一袋馕。老百姓说,他们很崇拜我父亲,也很需要我父亲。”从此,守护牧民健康的种子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60岁退休了,可以在家享福了,可您继续义诊——”主持人刚把话说到一半,毛里夏里甫·哈帕便笑着说:“老百姓都需要你,喜欢你,相信你,你为啥不干呢。”
这些年,毛里夏里甫·哈帕的收入很多捐给了孤儿院和养老院。迄今为止,他为福海县教育事业捐了50多万元,帮助446名辍学的孩子重返学校,资助36名困难学生完成了学业……
“到干不动的那一天,我还是要给老百姓服务。”如今,毛里夏里甫·哈帕在草原上建起了健康驿站,把这份“最美”的事业延续下去。
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的大草原上,“最美”的身影数十年如一日活跃在“鼠防”工作一线。
“当地独特的荒漠草原,为长爪沙鼠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因此二连浩特市也成了鼠疫的自然疫源地……”大屏幕上,穿着迷彩服、套着防蚤袜的该市疾控中心检验师陈静一把揪住了在地里乱窜的老鼠,装进了布袋。
布夹、逮鼠、解剖、培养鼠疫菌……陈静是“距离病菌最近的人”。女性做鼠疫检验的工作,不害怕吗?面对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她毫不避讳地回答:“刚从事这份工作的时候,是很害怕的。最多的一次解剖过四五十只老鼠!”不过,在陈静看来,祖父和父亲给了她克服恐惧的勇气。
1958年,她的祖父响应国家号召支边从事“鼠防”工作。她的父亲随后“子承父业”,一干就是36年。小时候,陈静常常调皮地问:“今天打了多少老鼠?”在耳濡目染中,上两代人的执着在幼年陈静的心里生根发芽。
毕业后,陈静走上卫生防疫一线,和父亲并肩作战。夏天干燥少雨、酷热难耐,陈静的父亲从野外捕获的老鼠常常已经腐坏。陈静在剖验的恶臭中几度撑不下去。陈静的父亲看出了她的心思,说:“姑娘啊,我和你爷爷为啥要坚持干‘鼠防’,你一定能明白。你爷爷临走时叮嘱我,让我一定坚持做下去。”
自那时起,前辈的殷殷嘱托,成为陈静一生的事业和追求。
探索
“就如一座高山,需要一辈子来攀登”
“我还有机会做母亲吗?”大屏幕上,患者小安(化名)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朱兰的对话,揪住了观众的心。
六年求子未果的小安,把“成为母亲”的心愿寄托在北京协和医院。“患者把最困难的合并症全占了,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脓肿,生育机会很低很低。”一面是手术的重重风险,一面是患者的迫切希望,朱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手术。
毫厘之间,手术刀与脏器的每一次触碰,都是对生命极限的探索。历经数个小时,朱兰成功完成了手术。术后第14个月,小安诞下了一名健康的足月女婴。
听到这里,掌声如潮。“手术台上,看到一个小孩健健康康地分娩出来的时候,就觉得工作非常值得,很有意义。”朱兰如此形容无悔从医的职业生涯。
当看到朱兰身着一袭藏蓝色长裙神采奕奕地走上舞台时,很难想象,她是刚刚下了手术台就赶到演播室的。从医30多年来,朱兰累计完成手术超过1万台,在一次次复杂危重、罕见病症的手术中,不断探索生命的极限,为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
掌声依旧。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肿瘤研究所主任中医师林丽珠以一身蓝绿色旗袍亮相舞台,尽显温婉。对待学术研究,她却十分严谨缜密。
1987年,广东省第一家中医肿瘤科门诊在该院挂牌成立。师从国医大师周岱翰的林丽珠开始了中医治疗肿瘤的全新探索。在外界的质疑声中,林丽珠探索出逐渐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各类中药制剂,让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2019年,治疗肺癌病灶效果理想的二代靶向药物面世,但不少患者用药后出现过敏性皮炎反应。林丽珠遍阅古方,从《金匮要略》中确定“阳和汤”这一经典方,发现其在治疗过敏副反应上效果极佳。探索古方成分和组方思路后,她研发出至今仍在广泛应用、适合应对药物副反应的院内制剂。40年来,林丽珠接诊的肿瘤患者已超过10万人次。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以言医道。”林丽珠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当主持人问及“科研的深度何以为深”时,她不假思索地说:“中医治疗肿瘤的探索就如一座高山,需要一辈子来攀登。”
奉献
“只要有村民需要,我还会一直坚守下去”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麻埠镇齐山村依山傍水。20世纪50年代,县里修建的水库蓄水后,地处库区的齐山村成了两座岛屿。在齐山村,有一个被岛民称为“水上‘120’”的海岛卫生站——为了方便行医,卫生站执业助理医师余家军把家安在了木船上,泊于两岛中间。
“冬天的时候,放上一杯凉水,第二天早晨都会结冰。夏天的时候,船屋就跟火炉一样……”发布仪式上,余家军恳切地说,这么多年,他最心疼的是他的妻子。如果没有爱人支持和陪伴,他难以坚持下去。
这艘木船,泊了20年。“在我来之前,岛上没有医生。如果要看病,去镇上就要四五个小时,到县里要一天。”作为岛上唯一的医生,余家军白天要在站里坐诊,夜里还要随时出急诊。
深夜,余家军划着小船,为岛上居民上门送医送药,回到住处时常常已是凌晨一两点。“雾天会迷路,大风天气甚至会翻船。”妻子吴起娇担心丈夫,便每次都陪着丈夫出诊,不分昼夜和四季。
一场台风曾席卷这片库区。余家军家遭了殃,整个房顶被掀。彼时,余家军正在居民家出诊。风平浪静后,村民们自发地跑到他家,一起帮他修缮。“这里的老百姓,没把我当外人。只要有村民需要,我还会一直坚守下去。”余家军的话语里透露着坚定。
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5年前,诊所上岸了,宽敞整洁了不少,设备也更齐全了。但不变的是,只要村民有需要,余家军依然不分昼夜、风雨无阻。
此时,屏幕上掠过的一帧帧画面,再次触动着观众的心。那是20多年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的小董镇。
那一年,该镇中心卫生院的副主任护师邓桂芳还是一名小护士。22岁刚结婚不久的她,决定承担起照顾家里3位高龄老人的重担。“爷爷、伯爷爷、姑妈,他们都是年过80岁的老人,耳朵聋了,腿脚不方便了,背也驼了。”在不到40平方米的家中,邓桂芳照顾着3位老人的日常起居。
邓桂芳有过逃避的念头,但听到“邓妹回来了”,看到老人们眼中闪烁的期待,她便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她说:“我最大的期望是,3位老人都能百岁。”
遗憾的是,10年后,3位老人相继离世。邓桂芳带着深深的思念,把这份孝老爱亲的精神带到了镇卫生院。给老人喂饭、换药、洗脚、扫厕所……有脏活、累活,邓桂芳总抢在最前面。
“邓姐来啦!”镇上的居民几乎都认识邓桂芳。近30年职业生涯,邓桂芳总在琢磨如何让父老乡亲们“小病不出门”。听到乡亲们感慨“村里镇上看病条件越来越好”,邓桂芳欣慰极了,觉得“再多的艰辛也值得”!
在发布仪式上,回忆着和老人们的温情故事,邓桂芳的眼眶湿润了。她说,护理是非常平凡的事情。耐心和善良,支撑着她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