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抗癌手段让肿瘤“土崩瓦解”
“感谢医生的坚持和无条件的救治……”近日,肺癌患者杨先生(化名)在治疗后再次来到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复查,紧紧握住肿瘤内科主任毕经旺的手表达感激之情。
一年前,62岁的杨先生因持续性剧烈咳嗽、咳痰伴消瘦、乏力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后发现肺部有恶性肿瘤。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不仅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也让整个家庭背负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在最为艰难的时刻,杨先生慕名来到毕经旺的诊室,这成为了他治疗的转折点。
入院之初,杨先生身形消瘦、步履维艰,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沉重的胸闷与憋气。毕经旺召集该院影像科、胸外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展开会诊,围绕患者的病情展开了深入讨论与分析。最终,一个清晰的结论摆在了大家面前:肺恶性肿瘤体积巨大,最大直径达9.9厘米,且已侵袭至胸膜与膈肌,手术已非首选治疗方案。对此,专家们一致建议,在明确病理诊断的基础上,采取系统综合治疗的策略,力求为患者赢得一线生机。
然而,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骨髓抑制。杨先生的白细胞与血小板数量一度急剧下降,达到了危险的Ⅲ-Ⅳ度水平,这样下去,不仅患者的身体吃不消,治疗的连续性也会受到影响。经过深思熟虑后,治疗团队决定调整方案,寻求更加精准、个体化的治疗路径。团队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最新文献,结合杨先生的具体病情与身体状况,制订了全新的减量化疗联合免疫抗肿瘤治疗方案。这一方案旨在减轻化疗的副作用,同时增强免疫系统的抗癌能力,为患者带来更加温和而有效的治疗效果。
时间见证了奇迹的发生。2023年8月24日,经过3个周期的精心治疗,杨先生的身体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体重较入院时增加了2.5公斤,曾经困扰他的胸闷、憋气症状也奇迹般地消失了。复查胸部CT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左肺的巨大肿瘤明显缩小。转眼间,一年时光匆匆流逝。2024年7月18日,当杨先生再次踏入医院复查时,体重比一年前增长了整整10公斤,体力也恢复到未发病前的状态。“每一位患者的康复都是对我们医疗工作的最大肯定。面对复杂的病情,我们始终秉持着精准治疗、个体化关怀的原则,不断探索和创新。”毕经旺说,看到杨先生身体状态恢复如初,医生们都深感欣慰,这是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携手前行的“双向奔赴”。
编辑:李宁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