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71岁藏族老人重见光明

□本报记者 张晓东
特约记者 魏剑
“看见了,我能看见东西了!”日前,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重见光明的71岁藏族老人扎珍激动万分,双手捧着雪白的哈达,敬献给陕西省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专家团队,嘴里一个劲儿地说着感谢。
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屋脊”“高原上的高原”。因为海拔高、紫外线强等因素,当地角膜相关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带。
自2016年起,西安市第一医院先后选派6名医生,充分践行“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一步步把先进的眼科诊断及治疗技术带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
扎珍在十几年前就感到右眼不舒服且视力逐年下降。近年来,她的左眼视力也明显下降,直至今年双眼几乎失明。扎珍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经西安市第一医院援藏眼科专家龙潭检查,确诊为右眼角膜白斑、左眼角膜变性,右眼病情较重,必须尽快做角膜移植手术。然而阿里地区没有眼库,以前也从来没有做过角膜移植手术。龙潭随即将此情况报告西安市第一医院。
西安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眼库管理委员会主任马毅获悉情况后,立即组织召开专家讨论会安排部署相关救治工作。阿里地区距离西安市3000多公里,如果从西安直飞阿里,手术医生可能会出现高原反应而影响手术操作。于是,该院决定手术团队先到拉萨,休整一天后再飞阿里。但转机对角膜的保存提出了较高要求。对此,西安市第一医院眼库使用了角膜保存盒和角膜保存液,最大限度减少运输过程对角膜质量的影响。
近日,由西安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刘佩勇、王克平带队,该院眼科医院副院长王彤、主任医师朱海峰等组成的眼科专家团队抵达阿里。他们克服各种不适应,积极进行术前准备。角膜移植手术进行时,主刀的朱海峰一边吸着氧气一边以熟练的技术完成了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术后第二天,扎珍恢复了视力。
完成阿里地区首例角膜移植手术后,专家团队还开展学术讲座,围绕病例书写规范、激素在病毒性角膜炎中的应用、羊膜在角膜眼表中的应用以及手术室护士在眼科手术中的重要作用等进行了培训。
“以后,我们会加强对阿里地区眼科技术的培训,进一步强化阿里地区角膜病防治工作,让阿里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先进的诊疗服务。”刘佩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