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

医防融合 助力艾滋病早诊早治

今年7月,公卫医师和临床医师在艾滋病医防联合门诊开展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及用药管理。 孙艳摄

2023年10月,江苏省宜兴市启用全省首家艾滋病医防联合门诊,宜兴市疾控中心协同定点治疗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艾滋病医防融合新模式的探索也由此开启。
运行近一年来,全市当地新发艾滋病患者7日内启动抗病毒治疗比例,从去年7月的22.1%上升到今年7月的95.8%,30天内启动抗病毒治疗比例从去年7月的67.6%上升到今年7月的100%。
市民方女士因中风住院,在检查时被初筛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但是收到HIV抗体确证报告时,方女士已经出院。由于无子女照顾且行动不便,方女士无法自行前往艾滋病医防联合门诊。门诊专家经过综合评估,立刻启动艾滋病医防融合应急机制,由辖区乡镇卫生院安排专车将方女士送往门诊。方女士到达门诊后,宜兴市疾控中心公卫医师立刻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宜兴市人民医院临床医师则为其提供抗病毒治疗服务。
市民王先生于2023年4月在重点人群筛查中被确证为HIV抗体阳性。当时宜兴市尚未设置艾滋病医防联合门诊,王先生既要去市疾控中心接受确证告知和流行病学调查,又要去定点治疗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他认为时间间隔较长且流程繁琐,又害怕药物副作用,加上自己年龄较大,所以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医防联合门诊启用后,宜兴市疾控中心联合王先生所在辖区的乡镇卫生院,多次对其进行动员,并让王先生在门诊体验确证告知、流行病学调查、转介治疗、用药随访等一站式服务,同时让心理咨询师对王先生进行心理疏导,减少其对用药的担心。今年5月,王先生开始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整合医防双方特色优势,开展诊断、追踪、随访、宣教等工作,宜兴市有效推动了艾滋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方女士和王先生的经历即为生动实证。
□ 江苏省宜兴市疾控中心 卢昊旻 孙艳
设立联合门诊
提供一站式服务
宜兴市艾滋病医防联合门诊设在宜兴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由宜兴市疾控中心与宜兴市人民医院协同运行,通过公卫医师和临床医师联合坐诊,为新发艾滋病患者提供包括阳性告知、首次随访、依从性教育、服药前体检(CD4﹢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检测等)、启动治疗等一站式服务。这种形式不仅能缩短患者从发现到治疗的时间,提高综合防治措施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也能打破双方信息壁垒,实现技术共享,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服务。据统计,艾滋病医防联合门诊启用以来,用药评估后接受服药管理的患者回归率达到100%。
宜兴市从疾控机构、定点治疗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遴选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3年及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艾滋病防治医防融合专家库,负责指导全市艾滋病患者快速治疗工作,对参与艾滋病医防联合门诊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开展工作督导。
明确例会制度
推动精细化管理
自今年4月起,基于艾滋病医防联合门诊,宜兴市疾控中心和宜兴市人民医院建立艾滋病防治医防融合例会制度,每月召开1次例会,针对艾滋病医防联合门诊就诊流程优化、改善就医体验等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经过讨论后完善相关措施,目前艾滋病医防联合门诊已经可以确保患者在就诊1小时内拿到治疗药物。
宜兴市疾控中心和宜兴市人民医院还就新发艾滋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治疗方案、药物副作用处置等进行分享交流,进一步提升患者精细化管理水平。
例如,在4月的例会中,双方重点分析了部分艾滋病患者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和停药的原因,提出初步解决方案。针对艾滋病医防联合门诊因常规拿药患者较多、疾控流调人员无法和临床医师联合坐诊的问题,建议在采血室增加办公桌椅,供流调人员使用。
在6月的例会中,双方重点关注了自费用药患者定期随访检测的化验单收集不规范、部分患者出现指标异常后处理不及时的问题,探讨了在艾滋病医防联合门诊实施心理干预的可行性。
加强机构联动
关爱身心健康
为确保行动不便且无人照料的新发艾滋病患者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治疗,宜兴市协同18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艾滋病医防融合应急机制,安排专车将患者送往艾滋病医防联合门诊,确保应治尽治。
宜兴市疾控中心还与辖区精神卫生中心联合建立“关艾之家”心理咨询门诊。疾控中心公卫医师在首次流调后,对艾滋病患者开展初步心理状态评估,同时将有需求的患者转介至“关艾之家”心理咨询门诊,心理咨询师第一时间通过热线电话、面对面咨询等方式为患者或家属免费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截至今年6月底,“关艾之家”心理咨询门诊已累计为127名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心理咨询。
下一步,宜兴市将以综合防艾策略为基础,在医防融合项目体系下,搭建全域“网格化艾滋病患者管理平台”,优化艾滋病患者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