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ten by yimingjiang2021 on 2024-10-09 20:21 update on 2024-10-09 20:21
金秋时节,身处雪域高原的25名藏族同胞收获了一份珍贵的礼物,9月23—28日,康复大学青岛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医疗团队跨越山海,从山东省青岛市来到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成功为25名患有严重骨关节炎的藏族同胞完成手术,帮助他们重圆“健步梦”。至此,在“山海相拥 大爱同行——青岛市援藏公益项目暨青岛市市立医院高原疾病救治项目”的支持下,仅一年多时间里,该医疗队3次赴藏,累计为72名藏族同胞完成手术治疗,并开展康复指导。同时,还有31名藏族同胞分批次到青岛接受了手术治疗。
一支“带不走”的医护队伍悄然成长
从2023年开始,青岛市市立医院医疗队组团赴藏给患有严重骨关节炎的藏区农牧民开展手术治疗,团队由医疗、护理、康复、院感等专业人员组成,保障了在藏区有限的医疗条件下依旧能够高效开展诊治工作。同时,团队还对当地医护人员进行麻醉、康复、救治、院感等系统性培训,帮助当地医院快速提高骨关节病规范诊疗水平,开创了连续性组团赴藏的对口医疗帮扶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团队建立了术前手术病人筛选、院感防控、高原手术、康复和护理指导全流程的高效工作方案,确保了工作的顺畅、高效、安全开展。有了前两次组团赴藏手术的经验,此次医疗队赴藏前,通过远程会诊初步确定了手术患者人选及手术日期,最终有25名藏区农牧民入选。9月25日,骨科专家于腾波、戴世友、胡光亮各率领一个团队,携手当地医护人员投入到高效的连台手术中。手术过程中,当地医护人员进步喜人,相比于前两次,此次参与手术的当地医护人员更显从容,与青岛的医护人员配合更加默契,带教的成果在实战中得到再一次检验。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骨关节病诊治团队是医疗队赴藏的重要工作目标。每次入藏,从院感到救治,从手术到康复,医疗队员都倾囊相授,每次手术都与当地医护人员“混编”作战,在实战中手把手教学。3天时间,医疗队与当地医护人员紧密协作,成功完成25台膝关节及髋关节手术。
“医护康”一体化帮助更多患者快速康复
医疗队还将青岛市市立医院的“医护康”一体化加速康复模式“移植”到高原,帮助更多患者快速康复。医疗队康复团队和护理团队在术前就为患者完成了康复评估,采用康复短视频、术前精准康复干预及术后个性化康复治疗等多元化手段,不仅增强了患者的康复信心,也有效缩短了康复周期。团队还为不同阶段的术后患者量身定制了个体化的康复方案。考虑到语言的问题,团队将图文指导手册及康复短视频精心翻译成藏族语言(字幕),确保了信息准确无障碍传递。另外,语音版康复短视频还在当地卫生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上线,方便了更多患者随时获得康复指导,加速康复进程。
医疗队高超医术引来众多患者
随着青岛医生组团赴藏手术的事迹在藏区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当地患者期盼得到救治。青岛专家此次来藏的消息在当地不胫而走,许多患者慕名前来。9月23日一大早,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医院大厅坐满了等待的患者,有的甚至提前两个多小时就来到医院。“我等了一年多了,能排到我吗?”来自岗巴县的一位藏族同胞焦急地询问专家。岗巴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平均海拔4700米,距离城区约 200公里,患者和家属乘车到这里足足用了4个小时。“他们都说青岛医生手术做得好。”有4位患者从南木林县赶来参加筛选。今年6月,医疗队第2次赴藏手术时,一位来自南木林县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术后恢复得非常好。此后,医疗队的事迹便在南木县传播开来。为了维持秩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医院制作了号码牌,按顺序分发,患者依次就座。查体结束时已临近中午,可是部分患者却迟迟不肯离去,希望能够登记尽快接受手术。专家们顾不上吃午饭,现场对所有患者进行了数据采集,为后续筛选手术患者提供参考。此次赴藏的医疗队员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青岛市市立医院“骨道匠心 筑梦健康”服务团队成员,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是第3次踏上高原。该团队用精湛的医术和博爱的医者情怀,致力于骨科疾病的公益救治,是青岛地区健康志愿服务的一支新生力量。
文图:徐福强
编辑:李宁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