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召开

9月7日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上传来消息,由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贾振华教授牵头完成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已有4项子课题的研究成果登上国际学术期刊。



会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香美院士强调,自2012年由吴以岭院士创建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并召开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后,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赞誉,使之成为重要的品牌学术会议。现在,在学会主任委员贾振华教授的领导下,开展的多中心、大样本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发表了高水平的SCI论文。
心血管事件链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指出早期干预和治疗的重要性,并强调防治理念由单因素、单环节向整体全程干预思维转化。但是,目前针对单病种的治疗措施无法从根本上遏制心血管事件链,亟需开辟系统干预新途径以应对心血管病发展的严峻形势。
基于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围绕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在证治规律研究、疗效机制研究及循证医学评价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贾振华教授表示,在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下,基于心血管事件链关键病种,构建了古代和现代融合的多源医案数据库,通过多维数据挖掘分析,揭示心血管事件链系统干预证治规律。
“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利用现代实验技术开展了系列基础研究,以揭示津力达、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等通络药物“防上游因素、治当前病变、控下游传变”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的机制。
“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共完成通络药物干预代谢综合征多代谢异常、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急性心梗、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慢性心衰等5项遵循国际标准的高质量循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孙瑞娟教授评价: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为心血管事件链的干预策略提供重要指导,也为我国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作出重要贡献。
津力达为干预糖耐量合并多代谢异常提供了有效药物。“津力达对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异常的889例循证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津力达组的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了41%,并且津力达能够改善代谢综合征核心指标,改善胰岛素抵抗。该研究成果于2024年6月在国际医学权威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在线发表。
“通心络干预冠状动脉易损斑块220例循证研究”显示,通心络胶囊可增加斑块纤维帽厚度稳定易损斑块,改善心绞痛分级,提高生活质量。该研究为稳定易损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提供了有效药物。
“通心络治疗急性心梗心肌保护3797例循证研究”显示,通心络显著降低30天和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均为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为30%和27%,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提供有效治疗药物选择。
“参松养心胶囊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临床研究920例”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一年内复发风险40%,且安全性良好。
“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3110例”结果显示,芪苈强心联合标准化治疗显著降低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再住院)22%;分别显著降低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24%、心血管死亡风险17%。

文图:石云云
编辑:徐梓峰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