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华西口腔正畸团队:“四站式”服务构筑高效就医新模式



口腔正畸医疗服务临床诊疗次数多、椅旁操作多、治疗周期长,如何既有效满足患者需求,提供安全高效的口腔正畸医疗服务,又有效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增强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团队(简称“华西口腔正畸团队”)以安全高效为核心,以智慧服务为手段,践行新发展理念,创新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模式,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口腔正畸门诊服务深度融合,在诊前服务全程依次设置4个站点:预约诊疗站、风险评估站、预检分诊站、候诊调适站,融合管理“四站”服务内容,同步实现正畸医疗服务三重优化:降低风险、降低成本、减少时间,以“智”提质,促进提升口腔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


预约诊疗站 构建“医”靠服务新轴带


华西口腔正畸团队协同运行口腔专科联盟“核心医院—成员医院—基层患者”三位一体联动机制。作为核心医院临床科室,创新智慧诊疗技术,构建智慧正畸诊疗体系,推进辐射引领、资源下沉,有序扩大覆盖省份和专科范围;成员医院以口腔专科联盟远程数字化教学平台为枢纽,通过云课堂、云示教、云会议,循环增强多模态正畸资料综合分析技术、正畸疗效智慧预测技术、高精准数字化定制式矫治技术、矫治器佩戴监控技术等,推动省域内优质正畸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在逐级统一诊疗、服务、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将预约诊疗信息系统延伸至基层,以同质化医疗助力实现双向转诊“上转率”降低、“下转率”提高,有效满足基层患者正畸需求。


风险评估站 首创风险关口前移链


正畸治疗的综合目标,不仅是获得美观的牙列和容貌,更多的是获得口腔健康、全身健康。传统就医模式下,患者由于被动参与、沟通内容受主观影响、沟通时间有限等因素,对正畸诊疗风险认识程度不高,存在“固定矫治过程中因血糖控制不达标诱发重度牙周炎”“预约当日因系统疾病诱发晕厥,无法继续在牙科诊疗”等情况。对此,华西口腔正畸团队构建口腔门诊诊前风险因素智能识别分析及预警模型,实现“风险筛查—预防干预—风险管理—个性护理”一体化服务。在智慧预警模式下,患者主动填写正畸诊疗风险测评表,风险等级居家知晓;医护人员则根据风险测评结果,经综合分析后利用智慧平台为患者推送个性化预防和管理建议,并对伴有糖尿病、白血病、哮喘、骨代谢病、抑郁症等高风险人群增设云随访,远程控制危险因素,帮助正畸患者“医”路畅通。


预检分诊站 加速智慧分诊进度条


医院经过前期调研发现,每天有1/3的患者会前往咨询台或向医务人员寻求帮助,其中62%的问题与就诊位置、流程相关。为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华西口腔正畸团队构建智能导诊系统,在患者来院前,利用专科服务平台推送预约提醒、治疗动态、初诊流程、复诊流程等信息,让患者提前了解注意事项。在患者来院后,导诊机器人提供智能问答、3D实景指引等服务,实现患者就诊报到“少跑腿”;同时,分诊护士利用智慧分诊平台为患者定制个性化分诊标签,例如失能、语言沟通障碍、行动障碍等,通过系统自动计算优先处理等级,并实时更新排队叫号队列信息,一级优先患者5分钟内接诊,二级优先患者10分钟内接诊,有效弥补了传统分诊模式的不足。


候诊调适站 设立智能在线预问诊



数字技术创新是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华西口腔正畸团队利用人工智能、5G、自然语言处理、口腔医学知识图谱等信息技术,主导研发智能在线预问诊系统,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初步实现“候诊即就诊”。除基本信息外,智能在线预问诊内容还包括就诊目的、全身病史、家族遗传史、牙齿矫治史、口腔不良习惯、食物结构、心理状态等专科信息内容。信息录入过程支持语音交互、多语言模式切换、图片上传等特色功能,病史采集结果上传云端处理器后,同步生成电子健康档案,实现患者病情“早知道”,确保正畸决策更精准;专科服务平台管理护士同步接收数据,实现护理重点 “早评估”, 确保诊疗服务更安全;患者手机程序同步推送健康科普知识,实现正畸知识“早了解”,实现就医体验更高效。诊前“四站式”服务实现了安全就医与高效就医的良性互动。与2021年相比,科室患者双向转诊“下转率”上升约16%,平均候诊时间下降约22%,患者“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候诊期间常见医疗风险事件发生率下降约11%,正畸诊疗潜在风险一体化管理纳入人次逐年递增,患者“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科室患者就医满意度提升约8%,对诊前服务质量的“潜在期望—实际感知”差距大幅缩小,患者“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华西口腔正畸团队将继续结合口腔医疗行业特点,积极“通堵点、治痛点、解难点”,全力打造“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智慧正畸服务应用新格局,为群众提供更加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口腔正畸医疗服务。



文: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提供
编辑:郭晓薇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