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儿院多学科合作救治复杂结核性心包积液患儿
结核性心包积液是一种罕见的结核并发症,积液的过多累积不仅会压迫心脏,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包压塞,危及生命。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近日通过多学科联手、精准诊疗,成功救治一名结核性心包积液患儿。
我们在此次救治中发现部分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对一些孩子的影响较大,结核性心包积液可能不仅仅是结核感染的结果,也应考虑药物副作用影响,及时调整药物方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黄丽素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岁9个月的女孩小可,今年年初患肺结核后开始反复发热咳嗽、伴有呕吐,在当地医院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并接受了脑室-腹腔分流术,长期使用阿米卡星注射,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治疗。
不久前,小可接触上呼吸道感染小孩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在当地医院治疗好出院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呕吐、食欲欠佳、张嘴呼吸的情况。情况危急,家人带小可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就诊,经过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大量心包积液,心脏摆动征心脏呈矛盾运动,进入ICU病房。
在继续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医生们为小可实施心包穿刺术,但随后小可的心包积液量仍持续增多,病因未明。为了解决这一复杂情况,医院紧急安排全院大会诊,呼吸科、消化科、心血管科、心脏外科、感染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主任联合查看患儿。在讨论过程中,专家组认为小可的心包积液可能不仅仅是结核感染的结果,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尤其是异烟肼,可能也是心包积液反复增加的原因之一。
医生为小可停用了异烟肼,同时继续使用其他抗结核药物,以确保结核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小可的心包积液量出现明显减少,病情逐渐好转后出院。随访结果显示,小可未再出现心包积液复发,结核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黄丽素提示,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发的传染性呼吸系统病症,常见症状包括持续的咳嗽、咳痰、咯血等,并主要通过空气中飞沫传播。婴幼儿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应避免密切接触肺结核患者,按时接种卡介疫苗,可达到预防肺结核的作用。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