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怎么建?听听这些医院院长的答案
宿迁,一个曾经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如今通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医疗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去年江苏省人民医院派驻了一支由47名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到宿迁医院,仅仅一年,宿迁医院的四级手术率同比增长了20%左右。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高难度手术在当地就能成功实施,老百姓不再需要长途跋涉去外地求医。11月9日,2024中国医院质量大会分论坛现场,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党委书记陈涛满是感慨。
宿迁医院的变化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我国已设置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1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与以往的医疗帮扶不同,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针对疾病负担重、死亡率高、患者外转比较多的病种来选医院,输出医院真输出,依托医院真心干,一个个区域医疗服务的高地正在形成。
主动对标、主动出击,结合医院特色技术和诊疗水平,是医院成功坐上区域中心快车的重要策略。医院在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政策出台后,迅速调整了学科群和学科建设方向,对标国家医学中心的标准,进行自身学科和专科的储备与整合,确定肿瘤和泛血管学科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尹剑提到,其中,在泛血管学科领域,医院牵手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组建了一支由心血管内科、外科、介入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本地医疗团队,目前已成功完成数千例介入手术,极大地缓解了辽南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就医压力。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中,学科引领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副院长朱柯磊认为,要铸就一个医学高峰,使医院成为所在地区的龙头医院,首先必须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在学科建设上注重特色发展,依托鄞州区老牌医院的优势,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朱柯磊提到,虽然医院面临周边多家大型医疗机构的竞争压力,但医院始终坚持医学中心发展不要急的理念,注重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通过引进特聘教授、双聘模式等方式,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打造具有特色的区域医疗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院、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达到一年起步、两年见效、三年成势。中国医院协会副院长兼秘书长田家政相信,未来随着区域医疗高地建设的深入,优质医疗资源持续向基层和边远地区下沉,百姓福祉有保障,大病不出省终将实现。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