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综合征不育症或能早期治疗
本报讯 (特约记者仰东萍 通讯员卢永杰 秦萌)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乔杰院士的牵头下,袁鹏、闫丽盈、魏瑗团队的一项合作研究,系统揭示了额外X染色体导致克氏综合征(核型47,XXY)男性胎儿生殖细胞(FGC)发育异常的分子机制,并提出了潜在干预策略,为早期治疗克氏综合征不育症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相关文章近日刊发在国际期刊《自然》上。
克氏综合征是男性不育最常见的遗传学病因之一。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此类患者可以通过睾丸显微取精术获得后代。然而,仍有近一半的患者无法获得可用的精子。研究团队提出,克氏综合征患者胎儿期的生殖细胞可能已经出现X染色体剂量异常。
该研究发现,克氏综合征患者的FGC大多数停留在早期阶段,比例约为81%(正常男性的比例仅为15%)。进一步研究发现,克氏综合征患者FGC多能性升高和分化潜能降低是导致其发育阻滞的原因。其中,额外X染色体起关键作用。
克氏综合征患者FGC的另外一个关键异常是迁移受损。既往研究表明,人类FGC在妊娠中晚期需从睾丸索中心迁移到基底部,以进一步分化为精原干细胞,从而形成出生后男性的“生精池”,未能迁移至睾丸索基底部的生殖细胞则因无法完成分化而死亡。该研究发现,在克氏综合征胎儿中,参与FGC迁移的支持细胞迁移能力下降,引起FGC和支持细胞的迁移受损。FGC发育阻滞和迁移受损,都会导致胎儿出生后生殖细胞数量减少。
团队还探索了治疗克氏综合征患者FGC发育阻滞的策略。结果显示,TGF-β抑制剂可以显著促进FGC的分化。这为早期治疗克氏综合征不育症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