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检查类立项指南发布,CT、磁共振等有望降价
CT、磁共振、X光等都是大家看病住院最熟悉的检查项目,检查多、检查贵、检查重复也是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11月20日,国家医保局印发《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现行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26项,指导各省加快落实,合理下调放射检查服务价格水平,促进检查结果互认。
根据立项指南,放射检查的收费立项不再紧跟设备参数走,而是跟着检查效果走。
以CT平扫为例,随着技术发展,CT设备排数已经从16排、64排逐步提高到128排、256排等。通俗来说,检查设备排数越多,扫描结果也就切得越薄,呈现更加清晰的成像效果,但也变为了更高的价格。立项指南将关注点聚焦在检查精度上,普通CT检查不再按排数确定收费标准,而是对扫描层厚小于2毫米的薄层扫描设立加收项,在满足临床检查收费需求的同时,根据服务产出体现设备迭代后在检查精度方面的差异。
同样以服务产出为导向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不再额外收费。国家医保局表示,人工智能技术重在提质增效而非增加成本。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还无法替代医师诊断,在尚无独立的医疗服务产出、辅助诊断质量效用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在已收取诊断相应项目检查费用后,不宜单独收费。
云影像此次纳入了放射检查的价格构成。如医疗机构无法做到检查影像云存储的,需要减收一定费用。国家医保局表示,云影像在价格项目中予以明确,将促进医疗机构补齐云影像服务供给短板,助力跨地区跨医院的检查结果共享互认。
此外,立项指南统一将实体胶片从项目价格构成中剥离,由患者按需选购。江苏等省份已率先将实体胶片与检查价格解绑,患者需要胶片则付费,不需要则不付费,有些医院还贴心地把扫码付费的功能设置在自助打印设备上,把选择权完全交到患者手上。
关于放射检查的价格,国家医保局明确,将指导各省加快对接落实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在制定省级基准价格时,关注大型检查设备真实采购价格下降趋势,合理下调放射检查服务价格水平,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鼓励通过提供更多技术性医疗服务获得增量收入。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