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针灸疗法,源远流长。人体结构,复杂多样。 细微毫针,刺入穴位时会遇到哪些人体结构呢? 穴位解剖学将为你打开各个穴位的立体解剖地图,规划出安全的进针路线,为针灸的学习和临床操作奠定良好的形态学基础,为提
课程概述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灸疗法通过刺激腧穴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尽管针灸疗法本身是安全的,但如果操作不当,针刺某些腧穴时也可能发生意外。故在施针治疗前,应明确穴位区域的解剖层次和结构,做到心有解剖图,下针有分寸,既能提高针灸疗效,又能避免针刺意外。
《穴位解剖学》是一门涉及腧穴学、针灸学和解剖学的跨学科课程。
课程以人体解剖结构为基础,按照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脊柱区、上肢和下肢的顺序,分区域讲解解剖层次和结构,并选取各区域内的要穴、常用穴以及容易发生针刺意外的腧穴,一一介绍其归经属性、临床主治、体表定位、针刺操作、进针层次、毗邻结构以及针刺意外的预防与治疗。
课程通过大量的解剖图片、三维动画、标本照片以及实操录像,向学习者详细展示各个穴位区域的解剖层次和结构;演示不同的进针角度和深度,涉及到的不同结构;分析针刺穴位时,如何避开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引导和培养学习者独立学习穴位的解剖结构、分析如何避免针刺意外的能力,为针灸的学习和临床操作奠定良好的形态学基础。
故《穴位解剖学》课程也是一门联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适合针灸推拿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的在校学生,医务工作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学习。
课程大纲
01
绪论
明确穴位解剖学的课程性质、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掌握人体的解剖层次。
课时
1.1 绪论
02
头部
明确头部的境界分部、体表定位、各部的解剖层次和结构,学习百会穴、太阳穴和四白穴的归经属性、临床主治、体表定位、操作方法、解剖结构、进针层次、毗邻结构以及针刺意外的防治。
课时
2.1 头部概述
2.2 颅部
2.3 百会穴
2.4 太阳穴
2.5 面部
2.6 四白穴
03
颈部
明确颈部的境界分部、体表定位、各部的解剖层次和结构,学习天突穴、扶突穴和翳风穴的归经属性、临床主治、体表定位、操作方法、解剖结构、进针层次、毗邻结构以及针刺意外的防治。
课时
3.1 颈部概述
3.2 颈前区
3.3 天突穴
3.4 胸锁乳突肌区与颈外侧区
3.5 扶突穴
3.6 颈根部
3.7 翳风穴
04
胸部
明确胸部的境界分部、体表定位以及胸壁的解剖层次和结构,学习中府穴和天池穴的归经属性、临床主治、体表定位、操作方法、解剖结构、进针层次、毗邻结构以及针刺意外的防治。
课时
4.1 胸部概述
4.2 胸壁
4.3 中府穴
4.4 天池穴
05
腹部
明确腹部的境界分部、体表定位以及腹前外侧壁的解剖层次和结构,学习中脘穴和天枢穴的归经属性、临床主治、体表定位、操作方法、解剖结构、进针层次、毗邻结构以及针刺意外的防治。
课时
5.1 腹部概述
5.2 腹前外侧壁
5.3 中脘穴
5.4 天枢穴
06
脊柱区
明确脊柱区的境界分部、体表定位、各部的解剖层次和结构,学习风池穴、大椎穴和肾俞穴的归经属性、临床主治、体表定位、操作方法、解剖结构、进针层次、毗邻结构以及针刺意外的防治。
课时
6.1 脊柱区概述
6.2 项部
6.3 风池穴
6.4 背部
6.5 大椎穴
6.6 腰骶部
6.7 肾俞穴
07
上肢
明确上肢的境界分部、体表定位、各部的解剖层次和结构,学习肩髃穴、臂臑穴、曲池穴、列缺穴、内关穴、外关穴和合谷穴的归经属性、临床主治、体表定位、操作方法、解剖结构、进针层次、毗邻结构以及针刺意外的防治。
课时
7.1 上肢概述
7.2 肩部
7.3 肩髃穴
7.4 臂部
7.5 臂臑穴
7.6 肘部
7.7 曲池穴
7.8 前臂部
7.9 列缺穴
7.10 内关穴
7.11 外关穴
7.12 腕部和手部
7.13 合谷穴
08
下肢
明确下肢的境界分部、体表定位、各部的解剖层次和结构,学习环跳穴、梁丘穴、委中穴、足三里穴、太溪穴和太冲穴的归经属性、临床主治、体表定位、操作方法、解剖结构、进针层次、毗邻结构以及针刺意外的防治。
课时
8.1 下肢概述
8.2 臀部
8.3 环跳穴
8.4 股部
8.5 梁丘穴
8.6 膝部
8.7 委中穴
8.8 小腿
8.9 足三里穴
8.10 踝部与足部
8.11 太溪穴
8.12 太冲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