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前沿
-
抗免疫攻击干细胞用于治疗糖尿病
科技日报北京5月9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了不会引起破坏性免疫反应的干细胞,并用其制造胰腺细胞,以治疗患有Ⅰ型糖尿病的小鼠。这一成果向利用“现成”组织... -
大脑发育图揭示五种疾病根源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8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绘制出了发育中大脑迄今最详细的基因图谱,揭示了可能影响人们罹患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5种疾病风险的大脑网络... -
迄今最高分辨率人类胚胎发育图面世
科技日报北京7月10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研究人员使用荧光染料和激光显微镜这两种常见的实验室工具,实时拍摄了迄今为止最详细的人类胚胎发育图像。发表在最近《... -
免疫应答可能影响唐氏综合征
《自然·遗传学》5日发表的一项动物实验研究发现,21号染色体上的干扰素受体(IFNR)基因簇的3个拷贝可能和唐氏综合征的一些性状有关,但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找到可能触发记忆衰退的“机关”
今天离开家时关门了吗?刚才打招呼的那个人叫什么名字来着?……在日常生活中碰到这类突然“想不起来”的事,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糟糕,我不会是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吧... -
XBB.1.5是否会引发新冠病毒的第二轮感染?中疾控回应
人民网北京1月4日电 (记者孙红丽)今天,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在科普文章《关于XBB.1.5毒株,这些知识您需要了解》中表示,我国短期(3个月)内,由XBB系... -
长寿老人健康老化机制揭示
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 因此以健康长寿人群为研究对象,解析其健康老化分子机制,可对理解人类健康老化保护机制提供帮助,为新型抗... -
新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可潜伏于大脑
科技日报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张佳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其生命周期中会将DNA副本插入人类免疫细胞。部分新感染的免疫细胞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转变为... -
纳米技术将创造未来药物新样态
“把DNA分子像丝线一样经纬交错,编织出一个信封,折叠进药物‘寄’给肿瘤,只有看到肿瘤才展开,这样不会误杀肿瘤之外的部分。”在日前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上,国家纳米... -
借助银可提高抗生素效力
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科研人员借助银降低了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系列测试表明银纳米粒子在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方面非常有效。有关专家称,该项研究打开了... -
智能绷带促进慢性感染伤口愈合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可拉伸无线生物电子系统,可用于监测慢性感染伤口,并能通过伤口部位的电刺激和药物治疗促进愈合。研究人员已证明该设备能够轻松黏附在皮肤上并... -
DNA作饵诱捕多种呼吸道病毒
据最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报道,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测试方法,可使用单链DNA作为“诱饵”同时“捕获”多种呼吸道病毒,并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 -
癌症疫苗研究方兴未艾
科学家在研制针对黑色素瘤和胰腺癌的疫苗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经过数十年上下求索,癌症疫苗相关研究正到达一个转折点,疫苗将成为癌症治疗领域下一个大事件,预计5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可影响女性卵子质量和胚胎发育
6月26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同济医院)获悉,该院生殖医学中心靳镭、朱丽霞教授团队,首次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
肝癌潜在新疗法出现
科技日报北京3月15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科学家在13日出版的《自然·癌症》杂志上刊发论文称,在对小鼠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中,他们发现肝癌细胞中产生的一种酶可将... -
“双引擎”驱动 微纳机器人实现精准递药
在好莱坞电影《奇妙旅程》中,为了救治病人,外科医生可以缩小为原来的100万分之一,进入人体内进行手术。如今,科幻走进现实,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能在微观尺度执行任... -
盐水冲洗或可减少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
7月3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了解到,该院外科内镜中心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100毫升盐水间断冲洗可... -
创新让体积生物打印迈向临床
生物打印是对活细胞和组织的打印,患者可利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器官,这项大有前途的技术未来可解决器官捐赠短缺的问题。然而,打印活组织和细胞是极其复杂的,需要克服许多... -
软化毛囊干细胞能促毛发生长
正如人们的关节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僵硬,使人活动困难一样,毛囊干细胞也会变得僵硬,让人更难长出头发。现在,美国西北大学等机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 -
只清除衰老细胞,不伤及“无辜”
联合团队通过集成近红外(NIR)荧光标签化的酶底物导航、生物正交靶向锚定、光动力治疗等技术,开发了一种可在精准锚定衰老细胞后通过光诱导发挥药效的全新Seno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