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前沿
-
光刺激能更好控制肌肉并减少疲劳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创新性地利用光遗传学方法,通过光而非电刺激肌肉,能更精确地控制肌肉,同时显著减少了疲劳。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科学·机器人》杂志上。通过... -
巨噬细胞:对抗实体肿瘤的“希望之星”?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识别吞噬病原体、抵抗感染、器官生成、组织重塑、代谢适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李汉杰团队... -
几种关键食物营养素能延缓大脑衰老
了解衰老的生物学过程可以帮助人们延长寿命,并在晚年保持健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和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将大脑老化速度与饮食营养联系起来,发现了与... -
抹茶漱口水能抑制牙周炎细菌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开放获取的美国微生物学会期刊《微生物学谱》报道,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在实验室研究中,抹茶抑制了牙龈假单胞菌的生长。此外,在... -
抗生素“魔术贴”捆住细菌逃逸的“手脚”
科技日报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张梦然)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菌丝霉素的小分子抗生素可以组装成较大结构,锁定在细菌细胞表面,就像魔术贴两侧钩... -
新型黏合剂可防植入手术形成疤痕
科技日报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张佳欣)当人体内被植入像起搏器这样的医疗设备后,通常会引发免疫反应,导致植入物周围形成疤痕组织。纤维化的疤痕可能会干扰设备的... -
AI心理推断能力或与人类相当
科技日报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张梦然)新一期《自然·人类行为》发表论文显示,在测试追踪他人心理状态能力——也称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的任... -
混合纳米管印记系统可高效治癌
科技日报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张梦然)日本早稻田大学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一种用于细胞内递送蛋白质的混合纳米管(HyNT)印记系统。这种创新技术能... -
识别情绪的大脑回路发现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由意大利理工学院科学家弗朗切斯科·帕帕莱奥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使人类能够识别他人情绪的大脑网络。这一发现为开发针对精神分裂症或自闭... -
三大技术为抗衰老带来新希望
1961年,美国生物学家伦纳德·海弗里克和保罗·穆尔黑首次描述了衰老细胞。这些细胞潜伏于人体全身,不再分裂,丧失功能,是导致人体衰老的原因之一。这些细胞还会... -
生酮饮食或加速器官衰老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科学家开展的小鼠实验显示,生酮饮食会导致受损细胞在小鼠心脏、肾脏、肺部和大脑内积聚,加速器官衰老,增加其罹患心脏病、癌症等疾病的... -
一种牛奶凝胶可快速缓解酒精中毒
科技日报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张梦然)根据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发表的一篇论文,包括瑞士、西班牙和中国科学家在内的联合小组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种口服的、... -
男性比女性更易受糖尿病影响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一项在线发表于最近《流行病学与社区健康杂志》的长期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糖尿病(Ⅰ型和Ⅱ型)的影响。无论患病时间长短,男性... -
拥有全功能血脑屏障的“迷你”大脑问世
科技日报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全球首个包含全功能血脑屏障的人类“迷你”大脑。这一成果有望增进科学... -
分子诊断技术助力开出更多“中国处方”
“分子诊断在病原体诊断、遗传缺陷基因检测、肿瘤分子分型及法医DNA检测等重要领域的创新应用,让患者从精准医疗中真正获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 -
约1/5患者携带特殊基因拷贝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来自西班牙和美国多个机构的神经学家,研究了数千名已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数据,以及另外10000多名在世患者的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 -
有些人为何吃饱了还能进食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为什么有些人吃饱了就能轻易停止进食,而另一些人则一吃就停不住,进而可能会导致肥胖?美国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在于... -
脑机接口新设备实时解码脑内语音信号
科技日报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大脑科学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新设备。它是首个可通过记录单个神经元信号,实时解码人脑内想说的单词的脑机接口设备... -
超声波或可治疗一种罕见肺病
科技日报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刘霞)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4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大鼠身上进行的研究显示,超声波可能成为治疗一种罕见肺部疾病的新方法。该疾... -
抗氧化疗法有望治疗脂多糖结合蛋白引起的肥胖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5月1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教授叶山东、主任郑茂团队联合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