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前沿
-
人脑血管通路首张单细胞图谱问世
科技日报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刘霞)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健康网络和瑞士苏黎世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成功创建了首张单细胞分辨率的人脑血管系统图谱。该图谱... -
新型基因回路有望改变癌细胞耐药性
癌症治疗中,临床医生不知道何时、何地以及哪种耐药性可能会出现,这让他们落后于狡猾的癌细胞一步。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找到了一种方法,通过重新...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有了新策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它以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加速和生成受损为特征,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7月7日记者获悉,中国医学... -
277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本报北京7月8日电(记者申少铁)记者今天从国家药监局获悉: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277个创新医疗器械上市,其中2024年以来批准27个,涉及支气管导航... -
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有了伦理指引
为规范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行为,促进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健康发展,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分委员会研究编制并于8日发布了《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供相关科研... -
开源项目绘制脊髓损伤超清生物学图谱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家在脊髓损伤领域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通过开源项目Tabulae Paralytica,团队将尖端的细胞和分子图谱技术与人工智能(AI)相... -
肿瘤耐药机制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何裕隆、张常华教授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首次揭示了一种DNA修复蛋白(NBS1)蛋白乳酸化修饰在肿瘤化疗耐药中的关键... -
神经义肢接口让患者恢复“仿生行走”
科技日报北京7月1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医学》1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神经义肢接口的最新突破,其能让仿生腿完全响应人体神经系统,在临床试验中,改善了... -
精准控制药物释放 提升创面修复质量
临床上,许多大面积烧创伤患者经过治疗虽然能保住性命,但身体却会留下终生无法抹掉的疤痕。想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就离不开皮肤移植。然而,自然皮肤来源有限,且存在... -
我学者实现生物DNA分子存储医学数据
科技日报讯 (记者罗云鹏 通讯员祝孔倩)6月3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姜青山、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
AI系统绘出“多彩”大脑布线图
科技日报北京7月2日电 (记者张梦然)日本九州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通讯》上发表文章称,他们开发了一种新的人工智能(AI)工具——QDyeFinder... -
联合疗法可增强免疫治疗反应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是一种领先的癌症免疫治疗药物,但并非所有癌症患者都对其有反应。在两项独立的临床研究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
盐分和体液流失或刺激肾脏再生
科技日报北京7月2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南加州大学团队最新研究显示,盐分和体液的流失可以刺激小鼠肾脏的再生和修复。这种肾脏修复和再生方式有望催生新的肾病疗法... -
柔软弹性电极可用电信号模拟触觉
科技日报北京7月2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科学家领导的小组开发出一款柔软且有弹性的电子设备。当佩戴在皮肤上时,这款设备能模拟皮肤上感受到的压... -
“哄娃神器”或影响孩子情绪调节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近年来,不少父母都会随身携带“哄娃神器”,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每当孩子闹别扭,就播放他们喜欢的卡通片,或者让他们玩游戏,以安抚... -
压力和衰老造成的肝损伤有望修复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杜克大学团队利用小鼠和人类肝组织开展实验,确定了衰老过程如何促使这些组织内的某些肝细胞死亡。随后,他们利用药物成功逆转了肝脏的衰... -
我科学家找到流感病毒入侵细胞关键受体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丽云 朱虹)6月24日记者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发现,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mGluR2)是流感病毒通过网格蛋白介导内吞... -
Y染色体进化速度快于X染色体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科学家对6种灵长类动物及人类开展了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包括人类在内,灵长类动物雄性Y染色体的进化速度快于X染色体。相关... -
微藻机器人可将药物直送至肺部病灶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基于绿色微藻的生物混合微型机器人,可直接将化疗药物输送到肺部,从而增强治疗肺转移肿瘤的效果。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科... -
新技术增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功能
在一项针对25名人类受试者的研究中,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团队首次成功整合了一种新型聚焦超声刺激技术,实现了双向脑机接口(BCI)功能,即对脑电波进行编码和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