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前沿
-
控制血糖的“第一反应”细胞发现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人体是怎么控制血糖平衡的?包括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德累斯顿再生治疗中心在内的一个国际团队向破解该谜团又迈出了一步。他们在胰腺中找到... -
不规律睡眠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科技日报北京7月18日电 (记者张佳欣)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睡眠时间不规律与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其中,睡眠时间不规律的人患糖尿病的... -
机器人成为老年生活好帮手
缓解老年人孤独感、防止认知衰退、减少行动能力丧失带来的不便,是日本机器人技术领域的三大研发任务。 据外媒报道,在位于东京市中心的新富疗养院,有3名特殊的护... -
同样锻炼,为何减肥效果不同
科技日报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张佳欣)运动会燃烧消耗体内脂肪,但对于某些人来说,燃烧脂肪却比一般人要困难得多。为什么同样的锻炼,不同的人减肥效果各异?日本... -
我国科研团队首次构建泛癌种脉管系统全息细胞图谱
本报重庆7月15日电(记者王欣悦)日前,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以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国际学术期刊... -
广东团队揭示睡眠障碍相关干眼的发病机制
干眼是常见的影响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的眼表疾病。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13日发布消息称,该中心教授袁进团队研究发现昼夜节律紊乱通过核心节律分子BMAL1下调角膜跨膜... -
新激素可维持哺乳期骨骼强健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哺乳期钙流失严重,哺乳妈妈如何保持骨骼强壮。据10日《自然》杂志报道,动物研究表明... -
AI只需X射线片即可判断肺功能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临床医生可以借助胸部X射线片,判断某人是否罹患结核病、癌症或其他疾病,但无法判断其肺部功能是否正常。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日本科学家开发... -
科学家发现红斑狼疮病因和“逆转”方法
红斑狼疮病因不明且目前尚无根治手段。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和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分子缺陷,可促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性免疫反应,破除这种缺陷可能会“逆转... -
“百岁”脑电图为人类带来巨大福祉
脑电图于百年前面世。百年来,它对科学家研究人脑的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美国鲍登学院神经科学与心理学副教授埃里卡·尼胡斯在澳大利亚新闻网“对话”上撰文指出,自首次使... -
AI模型可为癌症患者选择最佳疗法
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Pangea Biomed制药公司的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一种人工智能(AI)模型“DeepPT”,可以帮助医生为癌症... -
肝脏血管细胞让免疫系统“休眠”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慢性乙型肝炎(即乙肝)最常见的后果是肝损伤。通常造成肝损伤的是人体对受感染细胞的免疫反应,而不是病毒本身。这一过程中,免疫细胞会引... -
人脑血管通路首张单细胞图谱问世
科技日报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刘霞)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健康网络和瑞士苏黎世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成功创建了首张单细胞分辨率的人脑血管系统图谱。该图谱... -
新型基因回路有望改变癌细胞耐药性
癌症治疗中,临床医生不知道何时、何地以及哪种耐药性可能会出现,这让他们落后于狡猾的癌细胞一步。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找到了一种方法,通过重新...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有了新策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它以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加速和生成受损为特征,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7月7日记者获悉,中国医学... -
277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本报北京7月8日电(记者申少铁)记者今天从国家药监局获悉: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277个创新医疗器械上市,其中2024年以来批准27个,涉及支气管导航... -
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有了伦理指引
为规范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行为,促进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健康发展,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分委员会研究编制并于8日发布了《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供相关科研... -
开源项目绘制脊髓损伤超清生物学图谱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家在脊髓损伤领域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通过开源项目Tabulae Paralytica,团队将尖端的细胞和分子图谱技术与人工智能(AI)相... -
肿瘤耐药机制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何裕隆、张常华教授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首次揭示了一种DNA修复蛋白(NBS1)蛋白乳酸化修饰在肿瘤化疗耐药中的关键... -
神经义肢接口让患者恢复“仿生行走”
科技日报北京7月1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医学》1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神经义肢接口的最新突破,其能让仿生腿完全响应人体神经系统,在临床试验中,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