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前沿
-
人类独特生殖机制揭示
记者9月22日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教授王磊、研究员桑庆、副研究员武田宇,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教授李文组成联合团队,揭示了人类独特的... -
衰老免疫系统促进肿瘤发展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新研究,探索了衰老免疫系统是如何促进肿瘤生长的,为癌症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见解。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科学》杂志上。随着免疫系... -
新型“肌肉”驱动机器腿能走会跳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共同开发出一种“人造肌肉”驱动机器腿,其不仅比传统机器腿更节能,而且可进行高跳、快速移动、检测和应对障碍物... -
机器人进手术室 助力医疗精准化
北京积水潭医院研发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可帮助医生精准实施骨关节置换手术走进位于首钢园区的2024年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区,最为亮眼的就是各种医疗机器人,它... -
西南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调控寿命新基因
科技日报讯 (记者雍黎)记者9月9日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代方银团队发现了调控寿命的新基因OSER1,并在家蚕、线虫、果蝇... -
可移植人类血液干细胞在实验室制成
科技日报北京9月8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报道,澳大利亚默多克儿童研究所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与人体组织极为相似的造血干... -
引入AI基础设施,打造负责任的AI
在9月5日举行的2024外滩大会开幕式上,24岁的独臂男孩周键借智能仿生手演奏钢琴,在舞台上定格了温暖一幕。“人工智能虽然有很长的过去,却只有很短的历史。”中国... -
构建人工智能框架找到最有效溶菌酶
科技日报讯 (记者叶青)记者9月2日获悉,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学院教授林章凛团队与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学院副教授杨晓锋团队合作,成功构建出一种新型的人工智能框架... -
五万个人类结状DNA现“真容”
科技日报北京9月1日电 (记者张梦然)DNA因其标志性的双螺旋结构而广为人知。但澳大利亚加文医学研究所科学家发现,人类基因组还含有超过5万个不寻常的结状DN... -
研究表明原始细胞壁形成归功于雨水
关于生命起源的一个主要未解之谜是,地球“原始汤”中漂浮的RNA液滴究竟如何演变成了被膜包裹的生命体——细胞。美国芝加哥大学和休斯敦大学生物学家和工程师在发表于《... -
个性化深部脑刺激能减轻帕金森症状
《自然·医学》19日发表的一项最新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与使用传统脑刺激方法相比,使用个性化神经信号的适应性深部脑刺激,可将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持续时长减少50%... -
人体肠道内发现新抗生素
人类肠道内平均含有约100万亿个微生物,其中许多微生物都在不断争夺有限的资源。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在微生物的争夺中看到了开发新型抗生素的潜力。合... -
四大策略应对抗生素耐药性
大约100年前,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与细菌之间生死搏斗的历史。随后,科学家又相继研制出一系列抗生素。这些药物曾在一段时间内,帮助人... -
我国肿瘤疫苗研发未来可期
回溯人类与病魔的斗争史,疫苗挽救了无数生命。在对抗恶性肿瘤方面,医药工作者也对疫苗寄予了厚望。近年来,肿瘤疫苗的研发在全球升温,我国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不少重要成... -
适度玩电游或有益心理健康
《自然·人类行为》19日发表的一项基于日本97602人数据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的研究显示,拥有电子游戏机并参与游戏,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但时间不宜过长。... -
前列腺癌患者血液内检出新型RNA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科学家在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液内检测出一些新型RNA,其被包裹在名为“细胞外囊泡”的纳米颗粒内。当癌症存在时,这些分子会发生变化,这表明它们有可... -
新方法唤醒大脑休眠干细胞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生物学研究所联合发现一种唤醒休眠神经干细胞的新方法,为自闭症、学习障碍和脑瘫等神经发育障碍提供了潜在的新疗法。发表... -
我国科学家在肺纤维化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新知)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进展迅速且致命的肺部疾病,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挑战。前不久,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脑脊液清除毒素机制发现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逆转与老化相关的影响并恢复大脑的“衰老处理系统”是完全可能的。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衰老》杂志上。阿尔茨海默病、帕... -
抗炎饮食或能降低患痴呆症几率
科技日报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刘霞)瑞典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抗炎饮食可降低人们罹患痴呆症的几率,且心脏病患者受益更大。相关论文发表于12日出版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