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
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能预测阿尔茨海默病
本报讯(特约记者 严丽 通讯员 方亮娟 焦彬)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沈璐教授团队在神经免疫学领域期刊《大脑行为和免疫》上在线发表了题为《血清特异性... -
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备用机制”获揭示
据新华社洛杉矶11月29日电(记者 谭晶晶)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当癌细胞缺少一种重要蛋白时,能激活免疫系统的“备用机制”来对抗... -
牛羊的肉和奶中一种物质有助抗癌
新华社华盛顿11月28日电 美国一项新研究说,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肉和奶中有一种物质能激活抗肿瘤的免疫细胞,有潜力帮助对抗多种癌症。美国芝加哥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日前... -
日本新研究探明一种乳腺癌治疗机制
据新华社东京12月3日电(记者 钱铮)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在乳腺癌药物诱导癌细胞老化的过程中有一种蛋白质发挥了重要作用,探明这个机制有助于开发治疗乳腺癌的新方法... -
让人造角膜“会眨眼”
据新华社天津11月28日电(张建新 高雨桐)角膜是眼睛的“镜头”,据统计,全球有上千万人因角膜疾病失明,角膜移植是治疗这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但由于角膜供体有限,许... -
人工光感受器可修复盲鼠视觉功能
本报讯(特约记者 张婷芳) 利用氧化钛纳米线阵列人工光感受器,在失明小鼠和非人灵长类模型上实现视觉功能修复。近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脑功能与脑疾病全国重点实验... -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有早期诊断方法
本报讯(特约记者 沙丽娜 通讯员 吴登科 许玄)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张东山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新型分子标记物TCONS_00024536被授予欧洲专利局... -
研究显示消极情绪也有用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 《参考消息》日前刊登美国《科学日报》网站文章《想实现你的目标吗?生气吧!》,报道摘要如下:美国心理学工作者协会发表的一项研究称,尽管... -
胎儿先心病预测 新工具显效果
本报讯(特约记者 施嘉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与复旦大学多学科团队合作研究发现,孕早期孕妇的血浆蛋白标志物可预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日前,欧洲分子... -
子宫内膜癌标准数据集有助精准诊治
本报讯(特约记者 常宇 通讯员 李韵熙) 日前,《子宫内膜癌标准数据集》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发布。该数据集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资金支持的临... -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帕金森病靶向治疗新方法
据新华社深圳11月3日电(记者 陈宇轩)记者11月3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该院科研团队近日提出了一种新型神经调控疗法,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精... -
抗生素及杀虫剂暴露可增加患病风险
(特约记者 孙国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罗飞宏教授团队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季光研究团队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功能和代谢的紊乱与1型糖尿病密切相关。该成果为1型糖尿病... -
免化疗!乳腺癌治疗或有新选择
本报讯(记者 李季 通讯员 王晓凡)河南省肿瘤医院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前线治疗中,仅口服CDK4/6(细... -
基因编辑技术有望防治心脏病
据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 (记者乔本孝)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网站日前报道,一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新西兰接受了基因编辑临床试验,以期降低血胆固醇水... -
甲状腺髓样癌治疗研究取得新进展
本报讯(特约记者 李哲) 我国学者参与的一项国际药物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用于治疗甲状腺髓样癌的高选择性抑制剂塞普替尼,可将RET基因突变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进展风... -
抗菌涂层可防输尿管支架相关并发症
本报讯(特约记者 龙利蓉 张立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陈刚教授团队联合四川大学等单位科研人员,研发了一种具有智能脲酶响应性抗生素释放功能的亲水性润滑... -
内镜下微创治疗咽食管憩室有新路径
(特约记者郝金刚 通讯员史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姜军梅团队牵头,采用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治愈10余名咽食管憩室患者,该技术为咽食管憩室的... -
深度睡眠不会切断大脑与外界的联系
据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睡眠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与环境脱节的行为状态,睡觉就意味着人对周围环境的意识中断。但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深度睡眠并不会完全切断大脑与外界的... -
针对痴呆症的生物防御机制被发现
据新华社东京7月30日电(记者 钱铮)日本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机体针对痴呆症的一种天然防御机制,未来有望为治疗痴呆症和其他中枢... -
首只胚胎干细胞嵌合体猴在我国诞生
本报讯(记者 王潇雨) 在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构建了高比例胚胎干细胞贡献的出生存活嵌合体猴,并证实了猴胚胎干细胞可以高效地贡献到所有组织(包括生殖细胞)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