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
基因稀有变异或增H7N9感染风险
本报讯 (记者张磊)近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舒跃龙教授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有关H7N9禽流感研究的新成果。团队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纳入... -
防治前列腺癌早期筛查是关键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 叶定伟前列腺癌发病率在全球男性泌尿肿瘤中位居第一,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递增。在美国,九成的前列腺癌是通过筛查发现的,欧美发达国家约8... -
睡眠不足引发认知障碍有新解
本报讯(记者 付东红)近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院士团队首次从“微生物—肠—脑轴”角度揭示了睡眠剥夺导致认知受损的机制。这为防治睡眠不足引起的认知障碍提供了新的... -
幽门螺杆菌有望被“斩草除根”
(记者程守勤 通讯员郭原君)近日,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毕洪凯教授团队,成功筛选获得新型抗耐药性幽门螺杆菌的候选药物二氢丹参酮I。该丹参酮单体具有高效快速杀灭幽... -
福建医疗援藏插上5G远程服务翅膀
本报讯(特约记者 郑艺姝 通讯员 刘达宾)日前,由福建省对口援建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妇幼保健院与福建省援藏工作队、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等单位联合提交的《基于互联网﹢5... -
一重度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患者获救
(特约记者 齐璐璐 通讯员 金晓璐)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符伟国教授团队,利用患者自体深静脉再造腹主动脉治疗重度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获得成功,把患者... -
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有新思路
(记者 胡德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联合同济大学朱瑞新教授、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张国庆教授、复旦大学陈兴栋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朱立... -
帕金森患者记忆损伤机制被发现
(记者胡德荣)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叶铮研究组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金莉蓉团队合作,发现中脑黑质致密部的结构损伤影响帕... -
甘油三酯代谢调控机制有新解
(记者胡德荣)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韩泽广教授课题组,新近发现新型甘油三酯代谢调控分子LZP,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杂志上... -
一男性不育致病新基因被发现
(记者孙国根 通讯员刘春雨)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张锋教授、中南大学谭跃球教授联合科研团队,与安徽医科大学曹云霞教授、中国科学技术... -
一天然药物化合物具治疗帕金森病潜力
(记者付东红 通讯员秦子玉)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郑瑞茂研究员团队近日在《细胞死亡和分化》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具有帕金森病治疗潜力的天然药物化合物的抗帕... -
自身免疫病治疗“钥匙”有望找到
(通讯员王晶 记者陈明雁)北京协和医院张烜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药学院周德敏教授团队合作,历时近4年,构建了特异性抗原的CAR-T细胞,可定向杀灭B细胞,并将其应用... -
啃下骨关节退行性疾病诊疗“硬骨头”
□ 记者 吴倩 通讯员 严丽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发病初期症状较轻,常被人忽视。但以这两种疾病为代表的骨关节退行性疾病不仅是“老年人杀手”,其发病对象还逐步呈现年... -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皮肌炎
(特约记者齐璐璐 通讯员金晓璐)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报道了一种特殊类型的皮肌炎,并命名为脂溢性皮炎样皮肌炎。该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在美国皮肤病学会会... -
口服药羟甲香豆素可阻断新冠进展
(记者 孙国根)经两年的研究,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研究员于文强教授团队,联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团队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 -
雾化吸入新冠疫苗Ⅰ期临床试验出结果
本报讯(通讯员 王静怡 易钊 记者 王潇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团队领衔研发的雾化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Ⅰ期临床试... -
吃低钠盐可显著减少脑卒中发生
本报讯(记者 付东红 通讯员 杨佳 秦子玉)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武阳丰教授与澳大利亚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联合研究发现,中国人只要在做饭时,将厨房里的普通食盐换成低钠... -
一抑炎因子可改善新冠患者预后
(记者孙国根)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双聘教授徐建青团队通过检测轻症、中症及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血浆样本,首次发现早期血浆中升高的一抑炎因子(... -
新材料助力高端X线设备国产化
据新华社福州3月31日电 (记者张逸之)福州大学教授杨黄浩等人发现了一类高性能X射线发光纳米闪烁体长余辉材料,有望突破国外技术限制,推动高端X射线影像设备的国产... -
2期鼻咽癌低危患者只放疗即可
(记者王潇雨 通讯员陈鋆)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孙颖教授牵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联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共同完成的鼻咽癌国际指南,1月6日以特别论著形式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