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
机器人辅助下精准拆除癌栓
本报讯(特约记者 龙利蓉 张立斌 通讯员 姜佳妮)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联合多学科团队,成功为一名患者实施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癌并下腔静脉三级癌... -
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有新希望
本报讯(特约记者 孙国根)我国科研人员利用新技术开发出一种新策略,可将移植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比例从10%的国际平均水平提高到80%,为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带来新... -
加速释放卫生健康大数据价值
□ 首席记者 姚常房 本报记者 杨世嘉“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与技术体系创建及推广应用”近期获得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卫生健康信息化... -
看肿瘤内微生物组可知肝癌预后
本报讯(特约记者 陈明雁 通讯员 杨华瑜 干玎竹)近日,《临床与转化医学》杂志以论著形式发表了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毛一雷、杨华瑜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肝细... -
基因检测用于矮小症诊断添新证据
(特约记者 陈明雁 通讯员 陈恔 李晴)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学》以原创性论著形式发表了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仉建国教授、吴南教授团队关于矮小患者分子诊断率... -
新模型或可微创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
(特约记者 张晓华 胡晓军)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杨志刚、副主任医师雷小莉研究团队,发现并验证了一种新的基于网页计算器的临床预测模型,这一预测... -
我学者揭示6亿年前生命演化奥秘
据新华社合肥9月7日电 (记者 徐海涛 周畅)在距今约6亿年前,地球曾经两次变成地面冰雪厚达千米的“雪球地球”,每次都持续千万年以上。在两次雪球地球之间发生了什... -
我国抗疫中药在加拿大上市
本报讯(记者 崔芳)近日,清肺排毒颗粒在加拿大获批作为非处方药上市。清肺排毒颗粒由我国抗疫“三方”之一的清肺排毒汤转化而来。清肺排毒汤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
眼动追踪技术有助早期诊断孤独症幼儿
据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大约每100名儿童中就有1人患孤独症。然而,仅有约四分之一的孤独症儿童在3岁前被诊断发现。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开... -
更多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患者将获益
本报讯(特约记者 王懿辉 通讯员 王广兆 黄乃思)对于局部晚期甲状腺癌可切除性的评估,直接影响治疗策略乃至患者的预后。日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王宇... -
一种体外构建酶可修复晒后受损DNA
据新华社东京10月10日电(记者 钱铮)紫外线辐射可导致DNA损伤,而人体内并没有很多其他有机体都拥有的修复受损DNA的机制。日本东邦大学和名古屋工业大学的研究... -
AI助力精准调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
(特约记者 齐璐璐)采用基于强化学习算法的人工智能(AI)系统“RL-DITR”制订胰岛素治疗策略,可有效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准确性,有利于提升... -
真菌促进肺癌发展分子机制被首次阐明
(特约记者 童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慧/刘宁宁联合团队与同济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合作,首次阐明真菌促进肺癌发展的分子机制。9月21日,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国际肿... -
房颤一级预防增添新证
(特约记者 徐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陆颖理、王宁荐团队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大多数代谢因素和临床合并症与年龄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并揭示... -
日本研究找到糖抑制痛觉的脑内神经机制
据新华社东京10月23日电(记者 钱铮)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发现了果蝇摄入糖后脑内抑制痛觉的重要神经细胞,以及对神经末梢痛觉的调节机制,这为研发... -
盐水冲洗可预防胆总管结石复发
本报讯 (特约记者 王耀)近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内镜中心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以论著形式发表于《柳叶刀-发现科学》旗下《临床医学杂志》。该研究证实,... -
糖尿病肾病联合用药有了高等级证据
本报讯 (特约记者 王根华)近年研发的糖尿病肾病治疗药物均有引发高钾血症的报道。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肾脏病科毛志国教授团队,对多种新锐糖尿病... -
追击“视力小偷”
本报记者 吴倩青光眼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因具有高度隐匿性,被称为“视力小偷”,众多患者处于“就医即晚期”的困境中。如何防治青光眼,是全球面临的难题。为... -
新方法可预测孕妇怀孕早期先兆子痫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9月20日电(记者 王卓伦)以色列理工学院近日发布公报说,该院研究人员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可在孕妇怀孕早期预测先兆子痫。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医学》... -
“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机制研究有进展
据新华社东京9月23日电(记者 钱铮)日本京都大学研究团队发现,自然杀伤细胞分化所必需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5主要由造血细胞产生,同时,自然杀伤细胞在骨髓内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