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前沿
-
以康复学科前沿为牵引 推动康复专业水平提升
近年来,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学科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和康复学科前沿为牵引,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搭建学科平台,在康复临床和基础研究、康复设备研发等方... -
孕激素或永久重塑女性大脑
科技日报北京10月9日电 (记者张佳欣)成为母亲在生理和心理层面上都是一个变革性的事件。怀孕时,荷尔蒙充斥身体,引起生理和行为变化。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 -
人类的大脑是怎么“丢”的?
长久以来,发育形成更大的脑容量一直被视为人类增强智力并得以“统治”地球的标志。人类进化最后200万年来,人类大脑的容量曾增加到原来的近4倍。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
微生物传感器:为地球健康“把脉问诊”
美国微生物学会指出,科学家可以对微生物做一些巧妙的事情,例如改造细菌的细胞,使其能够感知特定化合物的存在并发出特定信息,采用如此方法得到的全细胞生物传感器可在环... -
休息五分钟 就能恢复注意力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发现,只需要休息5分钟就能恢复注意力。 发表在《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家》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认为,短暂的休息是值得的,它能帮助学生更... -
走近最难以捉摸的染色体
为了揭开Y染色体的“神秘面纱”,国际科研团队刚刚完成了对完整人类Y染色体的首次测序。 Y染色体是人类46条染色体中最小的染色体之一,但却是科学家最难读取的染色... -
高科技辅具助力残障人士更好融入社会
智能仿生手、机器导盲犬、外骨骼机器人……在杭州亚残运会上,各种黑科技助残产品让残疾人眼睛一亮。未来,通过科技手段,残疾人也有可能享受和健全人一样的生活。 ... -
看不见的“针”让诊断更精准
小分子探针是一类特殊的有机化合物,通常具有低分子量,可以与特定生物分子相互作用,通过物理富集或化学反应形成可测量的信号变化,以实现对特定生物目标的定位或调控。由... -
3D打印黑磷支架能够促进骨缺损修复
9月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获悉,该院研究员赖毓霄团队采用低温沉积3D打印技术,研发了一种可降解高分子复合黑磷的多功能... -
首款针对“坏胆固醇”的口服药问世
脂蛋白(a)是血脂的一种,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维多利亚心脏研究所和维多利亚心脏医院主任斯蒂芬·尼科尔斯教授28日宣布,一种新药首次... -
按摩不当可能越按越伤
“我现在不会随意推拿按摩,建议大家身体不舒服时,选择去正规医院接受诊治。”26岁的张帆(化名)表示,此前她因长时间伏案工作感到颈部酸胀,曾到按摩店按摩。没想到... -
我国首个人源干细胞国家标准发布
9月23日,第四届中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平台大会暨首届金凤干细胞论坛在西部(重庆)科学城举行。大会发布了我国首个人源干细胞国家标准《生物样本库多能干细... -
极端高温或在未来2.5亿年灭绝哺乳动物
根据《自然·地球科学》26日发表的一项模型研究显示,在约2.5亿年后下一个超大陆形成时,炎热气候将会超出哺乳动物生理极限。 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有避免过... -
新靶向疗法给肿瘤生长装上“刹车阀”
据《自然》旗下《癌基因》4日报道,美国普渡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癌症疗法,通过诱骗癌细胞吸收阻止细胞分裂的RNA片段来攻击肿瘤。在为期21天的研究过程中... -
我科研人员发现枸杞壮骨的药效物质调控机制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晔 通讯员闵婕)10月9日,记者从南通大学获悉,该校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教授与南京中医药大学杨烨教授、段金廒教授、顾春艳教授以及南京师范大学... -
微生物代谢物或是帕金森病诱因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刘霞)来自德国和奥地利的科学家联合发现,微生物代谢产物会破坏人类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导致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出现。这一发现为... -
医药大模型:复刻生理功能 评估药物反应
科技日报讯 (记者金凤)人工智能与器官芯片联姻,会带来什么惊喜?10月8日记者获悉,在近日召开的华为全联接大会2023上,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 -
揭开致病细菌穿越人体血脑屏障之谜
记者10月24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王磊教授团队首次揭示了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的3种主要细菌如何利用同一机制穿越血脑屏障的分子机理,这对细菌性脑膜炎防治具有重要... -
中国学者获最新研究成果:七成乳腺癌患者或因“分型治疗”受益
中新网上海10月8日电 (记者 陈静)在乳腺癌患者中,临床上近七成初诊患者和超过半数的复发转移患者罹患的是腔面型乳腺癌。记者8日获悉,中国的学者们历时5年攻关,... -
迄今最全人脑细胞图谱发布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张佳欣)12日,同时发表在《科学》《科学进展》和《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21项研究,公布并详细解释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