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
控制体重或可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本报讯(特约记者 孙国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临床研究团队,联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研究院冯建峰教授/程炜教授科研团队,开展了一项纳入32万余人的... -
女性易患阿尔茨海默病谜底揭开
(记者 王潇雨 特约记者 杜巍巍 通讯员 丁宁宁 杨岑)记不得刚说过的话,想不起刚做过的事,认不出身边的人……阿尔茨海默病是最难治愈的疾病之一,有着“脑海中的橡... -
强迫进食的神经炎症机制被揭示
(通讯员富祯祯 记者郑纯胜)为什么明知道高热量食物吃多了会变胖,却仍然控制不住想吃的冲动?或许是你的大脑“发炎”了。近日,浙江大学周煜东、沈逸课题组在《自然·神... -
脂肪细胞是三阴性乳腺癌帮凶
(特约记者 孙国根 通讯员 龚成成 王懿辉)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王碧芸教授、陈光亮教授临床科研团队研究发现脂肪细胞对三阴性乳腺癌铁死亡有保护作... -
抗新冠全人源纳米双抗被发现
(记者 孙国根)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应天雷教授、吴艳玲副研究员课题组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孙蕾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发现并筛选出一种抗新冠病毒的全人源纳米抗体... -
胞内菌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帮凶
(通讯员 张弛 记者 郑纯胜)近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蔡尚团队在《细胞》杂志在线发表论文,首次证实乳腺癌组织中存在多种独特的胞内菌,并揭示它们在肿瘤转移定植过... -
血液筛查新法或助更早发现癌症
据新华社专特稿 一个由美国主导的研究团队9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2022年欧洲内科肿瘤学会会议上说,他们找到了新的癌症早期血液筛查方法,今后或许可以帮助人们更... -
左束支起搏术让心功能恢复
本报讯(通讯员 王垚 彭澎 宫丹丹 特约记者 沈大雷)很多心衰患者会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导致左心室功能受到影响。近日,被心衰困扰1年多的陈先生在江苏省人民医院(... -
间歇性蛋白限制或可干预糖尿病
(记者 胡德荣)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陈雁研究组新近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间歇性蛋白限制可以保护糖尿病小鼠的胰岛β细胞并改善血糖稳态。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 -
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诊断标准出炉
(记者王潇雨 通讯员王蕾)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朊蛋白病,早期诊断困难。最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武力勇教授团队联合8个国家的20多位专家,制定了... -
脂肪含量与死亡风险研究有新进展
(特约记者 龙利蓉 张立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李启富教授团队基于基因分析探讨了脂肪含量与死亡风险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对于全身脂肪含量偏少的人,... -
我国呼吸机肺炎致病菌被发现
(记者 程守勤)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邱海波教授团队在国际感染病顶尖期刊《临床感染病》杂志上,在线发表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多药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 -
“胆固醇毒性”概念被提出
(通讯员 王瑗瑗 卢骁 记者 郝金刚)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赵家军团队在学术期刊《细胞代谢》发表文章,提出“胆固醇毒性”概念,并对其机理进行了阐述。... -
局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难点破题
本报讯 记者 张磊 近日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该院梁廷波教授团队在肝癌、胰腺癌以及十二指肠肿瘤等局部晚期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自201... -
帕金森病早诊有新法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7月19日电(记者王卓伦 吕迎旭)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新方法,其观测大脑深处纹状体微结构的灵敏度比常见的核磁... -
“多变”免疫细胞有助研发新冠疫苗
据新华社悉尼8月24日电(记者 郝亚琳)澳大利亚一研究团队的新研究发现,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RM细胞)在人体不同组织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分子特征和行为,这一发现可... -
肺纤维化治疗找到新思路
本报讯(通讯员 王瑗瑗 张蕊 记者 郝金刚)近日,山东大学药学院姜新义教授团队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合作,构建了一种可吸入的... -
地高辛的软骨保护作用被发现
(特约记者 严丽 通讯员 曾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雷光华教授团队与纽约大学刘传聚教授团队合作,在骨关节炎发病机理与临床防治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近日,该研究成... -
骨密度扫描有助揭示痴呆症风险
据新华社悉尼7月18日电 (刘诗月)澳大利亚伊迪斯考恩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的一个国际团队发现,腹主动脉钙化程度可揭示老年痴呆症的患病风险,评估腹... -
“未来诊室”探寻就医“更优解”
本报讯(特约记者 宋迪文)未来医院会“长”什么样?无桌腿的弧形诊桌犹如漂浮在诊室中央;患者拥有了一块专属的信息共享电子显示屏;诊桌上精巧简洁的一体机代替了医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