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
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有新策略
本报讯(记者 王潇雨 通讯员 祁健伟)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高瀛岱团队和清华大学杜亚楠合作,建立了基于仿生微环境载体的人造血干细胞... -
外周T细胞淋巴瘤诊治或更精准
(特约记者 周厚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岳保红教授团队与淋巴瘤中心张明智教授团队合作,应用流式细胞术建立了外周T细胞淋巴瘤亚类免疫表型谱,用于相关肿瘤的实... -
结直肠癌诊疗新标志物被发现
(通讯员 李文芳 记者 郑纯胜)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胡晓彤团队在《国际生物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称,通过体内外实验确定TRPM4是一个新的甲基化... -
“机器人﹢康复”的小目标
首席记者 姚常房 特约记者 刘燕 蔡敏“机器人﹢康复”的能量正在医疗领域释放,帮助患者完成着一个又一个治疗心愿,实现着患者一个又一个康复目标。有效激活患者康复治... -
防止认知退化或需从儿童时期开始
据新华社悉尼6月19日电(记者 郝亚琳)澳大利亚一项跟踪研究显示,儿童时期在体格测试中的表现与中年时期的认知能力有关,并且这种关联不受儿童时期学业能力、社会经济... -
高强度有氧运动显著预防癌转移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1月22日电 (记者王卓伦 张天朗)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高强度有氧运动增加了内脏器官的葡萄糖消耗,从而减少了肿瘤的能量供应,可将... -
特定人群应尽早筛查骨质疏松症
本报讯 (特约记者 王姿英)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脊柱病研究所王拥军教授团队联合全国11家单位进行的一项研究,对我国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 -
中晚期肝细胞癌治疗有新策略
(特约记者 程守勤 刘敏 通讯员 王倩)由中国肝癌介入MDT联盟发起的CHANCE001研究结果表明,在真实世界的研究场景中,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靶... -
青年罹患肠癌早发现有新方法
(特约记者 孙国根 通讯员 王懿辉)一项历时4年的研究发现,早发性肠癌(患者发病年龄小于50岁,也叫青年肠癌)与迟发性肠癌(患者发病年龄大于50岁,也叫老年肠癌... -
叶黄素或可抵抗视网膜衰老
(记者李季)日前,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雷博团队利用蛋白质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了年龄相关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变化规律,发现随年龄变化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关键... -
联合疗法治疗食管鳞癌添新证据
(记者 王潇雨 通讯员 赵现廷 陈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王峰教授团队开展的晚期食管鳞癌一线治疗研究发现,PD-L1低表达患者接受PD-1单抗联合化疗的... -
补充叶酸或可降低子代先心病风险
(特约记者 孙国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黄国英教授、严卫丽教授临床科研团队等开展的一项研究首次证实红细胞叶酸对子代先天性心脏病的保护作用,发现母亲围孕期(孕前3... -
藏匿在免疫细胞中的“叛徒”被揪出
本报讯 (特约记者孙国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泌尿外科姜昊文教授、张立旻副主任医师临床研究团队在一项纳入1080名前列腺癌患者的研究中发现,T细胞在实体瘤中有杀... -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新靶点
据新华社香港8月25日电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25日宣布,该校研究团队近日发现了一种血液蛋白,它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这有助设计创新治疗策略,降... -
血红素“物流”中的搬运工被发现
(通讯员 朱俊俊 柯溢能 记者 郑纯胜)10月19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才勇教授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细胞内血红素转运的重要机制。该研究发现... -
食管鳞癌免疫治疗有精确决策工具
本报讯 (记者 王潇雨 通讯员 陈鋆)基于基因测序数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研究团队建立了首个分子分型体系,为晚期食管鳞癌“免疫治疗抗体联合化疗”的一... -
循证研究证实中药可双心同治
(记者 崔芳)近日,我国首个中药治疗双心疾病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结合医学杂志》上。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就指出,抑郁症与冠心病之间存... -
肺癌骨转移调控新机制被发现
(特约记者 胡德荣)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胡国宏研究组发现肺癌骨转移调控新机制,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临床研究杂志》上。骨是乳腺癌、肺... -
一种电子设备可监测肾移植排异反应
据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美国西北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的团队研发出一款能持续实时监测移植肾脏健康状况的植入式电子设备,可检测与肾移植排异反应引起... -
脑信号监测调控研究有突破
据新华社长春1月15日电(记者 孟含琪)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研究团队创新研发新型植入式水凝胶电极,实现了大鼠脑信号长期实时跟踪监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