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技
-
“定制”处方有望降低抗生素耐药性风险
据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 冯玉婧)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也促使细菌强化耐药性。一个国际团队近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 -
全新药物组合可诱导全能干细胞
据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记者 彭茜)如何找到除通过生殖细胞自然孕育胚胎之外的途径来创造或复原生命,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议题。中国科学家最新发现一种全新药物组合... -
乳腺癌肿瘤组织有6个细胞亚群
(特约记者 杜巍巍 通讯员 邹亚琴 王建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代谢免疫团队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同时存在6个肿瘤细胞亚群。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 -
新研究有望带来偏头痛新疗法
据新华社悉尼5月23日电(刘诗月)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偏头痛的发病风险与血液中5种蛋白质的水平异常有关,其中一种蛋白质还与阿尔茨海默病存在关联... -
膀胱癌精准治疗重要抓手被发现
(记者 孙国根)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徐洁杰教授科研团队携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泽尉医生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远医生等,在一项纳入519名膀胱癌患者的多中心研究... -
消化道癌:技术上不能留遗憾
本报记者 崔芳 王潇雨通讯员 张晓丹“及早”至关重要一大早,位于北京市东南二环边上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人声鼎沸。走进门诊楼左拐,等待内镜检查的人们排起了长队... -
海南:数字疗法惠及“星星的孩子”
□ 通讯员 马珂 特约记者 刘泽林“我们每年接诊孤独症患儿1700名左右,但因医生人数有限,只能收治1/4左右的患儿。数字疗法可以在专业医生紧缺的情况下,实现对... -
上海两科技期刊影响因子进入全球百强
(特约记者 胡德荣)国际权威机构科睿唯安于6月28日发布的2022年期刊引证报告(JCR)显示,由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的《... -
这群神经元能在低温下调节体温
(记者 王潇雨)体温正常是人类重要的健康指标。事实上,维持体温稳定对于所有恒温动物来说都异常重要,因为2~3摄氏度的体温变化就会严重影响生理状态。近日,期刊《细... -
延缓肾脏衰老的新靶点敲定
(特约记者 周厚亮 通讯员 刘东伟)日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席科学家、河南省肾脏病研究中心主任刘章锁教授团队就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肾脏衰老中的... -
晚期前列腺癌治疗有了“中国方案”
本报讯 (特约记者孙国根)一项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临床科研团队领衔,全球72家研究中心(包括22家欧洲研究中心)参与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入组6... -
3D腔镜让乳腺癌“切缘”如虎添翼
(特约记者 林伟吟 通讯员 张阳 黄睿)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副主任苏士成教授团队戴着3D眼镜,完成了3台3D腔镜下术中导航保乳手术,最大程度... -
揪出免疫和神经系统中的“双面人”
本报讯(特约记者 郑艺姝 通讯员 姚东明)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王鑫教授团队发现,外周血参与唐氏综合征认知障碍,并证实通过减少外周血中的β2-微球蛋白可以逆转小... -
围术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动态图谱绘出
(记者胡晓军 特约记者张晓华)为探索手术麻醉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影响,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张加强教授团队使用单细胞测序的方法,首次绘制了人类围术期... -
梭菌是共抗乳腺癌的“友军”
(记者孙国根)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课题组与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赵超课题组携手,在一项临床研究中发现,乳腺癌患者乳腺微环境中的梭菌与梭菌相关代谢产... -
脑血管狭窄支架治疗可获益
(记者 吴倩 特约记者 王蕾)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焦力群教授团队牵头国内8家医学中心历时10年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支架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并不具... -
聊天机器人会带来哪些改变
□本报记者 王潇雨最近,聊天机器人ChatGPT火了。作为一种新形式的人工智能工具,它不仅能够较为流畅地与人类对话,甚至还能吟诗作对、撰写论文和报告、编写代码等... -
新模式或可“拿下”晚期头颈部鳞癌
(通讯员 张玮 熊婉婷 特约记者 涂晓晨)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头颈部肿瘤多学科团队在《临床肿瘤杂志》上发表了全球首个应用新辅助化疗联合PD-... -
天然维E可干预脂肪性肝炎
(记者吴倩)近日,由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主办的“益路护肝奋楫扬帆”脂肪肝学术交流会在京举办,会上公布了“评价维生素E软胶囊治疗中国不伴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 -
一创新性“补心术”获国际认可
(记者 李季 通讯员 邢永田)近日,《欧洲心脏杂志》刊登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医生的一项新成果。该院专家首创的经皮封堵主动脉瓣瓣周漏和室间隔缺损残余漏获得肯定。...